第63章 涮锅子花生酪

人们常说,修建故宫的草图就是仿照潭柘寺而来的。整个寺庙中轴清晰,沿中线,两侧布局几乎可以一一对应。天王殿旁有敬香礼仪,还有张贴的“潭柘寺香礼佛须知”,工作人员也在旁侧,对游客现场示范。

夏皎怀揣身份证和打开了付款码的机,认认真真跟温崇月上前叩拜。结束后,她若有所思,苦恼温崇月:“下次来,是不是应该带一张打印了微信付款码还有支付宝付款码的纸来?万一他们想用微信给我打钱怎么办?”

温崇月称赞:“好主意,我认为还可以把银卡号都抄上,不放任何一个漏洞。”

夏皎:“所言极是。”

温崇月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夏皎很喜欢这句话,她跟温崇月从天王殿走,看到殿东侧有一口巨大的锅,看起来将夏皎整个人都放去做煲仔饭。有些来拜佛的人喜欢去开光室和寺里的师父聊聊禅学,谈谈佛经,不夏皎自忖没有那样的大造化,温崇月同样也是无神论者,两人就在寺庙中自在踱步,去看乾隆御封的帝王树。

如今银杏叶金黄,经快要落光,夏皎和温崇月一人还领了一枚银杏叶书签,是寺里师傅制作的,很漂亮。温崇月告诉夏皎,每腊月初八,潭柘寺这边都有僧人舍粥,大约可供三千人食用,一般用的是板栗、花生、江米、大枣、莲等祛寒滋养的材料炖煮。以前温启铭带了温崇月、于昙尝一次,还买他们的食材回家自己炖。

夏皎眼睛闪闪:“真好。”

温崇月忍俊不禁:“哪里好?”

夏皎说:“听起来很棒,算是沾一沾福气?”

温崇月不说话,忽然抱起她,掂了一掂。

夏皎不所以:“嗯?”

温崇月一本正经:“我来沾沾我的福气。”

不是让皎皎去沾他的福气,而是温崇月贴贴,沾沾“我的福气”。

他的福气是皎皎。

她意识到这点。

夏皎呆了两秒,想要蹭蹭蹭跳起来,又觉这样实在不够稳重,用力压制住内心想要尖叫、忽闪翅膀乱飞的小鸵鸟,秋天的阳光晒得暖融融,她轻轻咳了声,张开双,抱了抱温崇月:“互相沾一沾。”

温启铭有一故友,曾是物理学教授,前来此出家。那时候他刚好带最后一届研究生,倒是没有出现对学生说“施主,答不答辩都是空”这种说,暮鼓晨钟,仍旧尽力指导学生完成学业。

之后就长居寺中,偶尔离开,去探望一下俗家亲人。

也因了这层关系,他留了温启铭吃斋饭。剩下的于昙、温崇月和夏皎逛够了,去了寺外东翼的嘉福饭店吃饭,夏皎感觉这饭店名字听起来很有趣,温崇月便耐心和她讲了缘由。

原来,潭柘寺以前还有个名字,叫做嘉福寺;这饭店以前叫安乐堂,曾经是迈僧人居住的,后来改成了店,有住宿,也有餐厅。

吃饭时候,于昙还提了一句。

“皎皎,看那个《甄嬛传》吗?”

夏皎点头。

于昙说:“清朝皇帝的妃、太妃修,就在潭柘寺。”

夏皎吃惊张大嘴巴:“哇。”

于昙就喜欢看她这模样,她性格有点傲,做事情又要求高,寻常很少有谈得来的。小辈里面不少心眼多的,很少见到赤忱真心的。在于昙眼中,夏皎就很好,聪但不世故,瞧得出她夸人和赞叹都是出自真心。

于昙笑了,伸,看了看温崇月,又遗憾将缩回去,只和夏皎说:“下午我带你出去逛逛,去吃肉龙,吃芝麻糖饼,糊塌,还有果干……咱们俩出去玩,不带崇月。”

夏皎犹犹豫豫,转脸看了眼温崇月,温崇月:“姑姑,我是你亲侄啊。”

“什么亲不亲的,”于昙说,“你陪你爸去医院做检查,我和皎皎去逛逛。好不容易一个周末,总得让皎皎好好休息,哪一天都跟你在医院里,累不累?”

温崇月这放,不又是一顿嘱托,提醒于昙,夏皎秋冬天肠胃不好,别给她吃那些难消化的;生理期快到了,最近两天最好也禁冷饮寒食,少吃凉性食物;人流多的戴好口罩……

听得于昙头大:“你看你,我又不是拐她走,你瞧你紧张的那样,和我弄丢皎皎似的——了,保管给你好好看,一根头发也掉不了。”

夏皎想告诉姑姑。

最后一句话还是算了,不脱发这件事太困难了。

下午,于昙带了夏皎去什刹海玩,可惜温度太低,还没到结冰的时候。不然,每到寒冬,冬天的什刹海冰场,就是以前大院弟在上面炫技,“拍婆”——俚语,追求女孩——的好。

什刹海分前海、后海和西海三片水域,中间藏了许许多多的胡同,后海多是文艺青泡吧的,要等夜晚热闹起来。

而于昙带夏皎去的是藏胡同里的店,在这里面的,要么是一些隐秘的私人餐饮会所,要么是一些传统艺人的泥塑店、风筝店。于昙买了一堆小东西,和夏皎分了一分,原本说好要去看一个朋友的画展,不期想遇到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