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仁义之君
永康四年二月,盛春;
是日清晨,皇帝与文武百官正在奉天门内进行朝议。
工部报顺天府宫城营建一事,为加快迁都的进程,皇帝下令增招工匠。
兵部报边务,多为辽东沿海的防务,“自长城加固以来,北方诸胡安稳不少,然辽东山海关以南的海域岛夷频繁登陆,骚扰边境百姓,不胜其烦。”
“一月之内,山海关遭三次海寇侵袭。”兵部将战报呈上,“请陛下御览。”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彦从台上走下接过军报转呈皇帝。
兵部的军报出来后,群臣陷入议论,“山海关一直都不安宁,尤其是先帝朝时疏于边境防务,使得东边的海寇日益猖獗,沿海百姓苦不堪言。”
“岛夷宵小,屡次扰我边境,驱逐还会再犯,请陛下派遣水师,将其灭于海上。”
“岛夷以海为生,熟悉水性,他们的船上也有火器,水上的作战能力不比国朝水师差,平常无踪无影,一到缺粮之时就登陆发动偷袭,烧杀抢掠,就算我们派再多的水师也没有办法一网打尽,这才是他们最可恨之处。”
“山海关……”旋即有大臣惊到,“燕王殿下不就在山海关吗。”
“军报中没有提到燕王殿下,想来殿下应该是安全的。”兵部尚书道。
“报!”
辽东一份八百里加急军情传入朝堂之中,“辽东紧急军情。”
夜袭八百里赴京的战报因朝议正在进行没有经兵部而直达朝中。
“念。”
“二月初四,岛夷于夜中偷袭山海关,将我军于海上的巡船击毁。”
山海关受岛夷骚扰自建国以来从未间断,近几年又因为国朝的内乱而致使他们频繁入侵。
“岛夷毕竟只是一些贼匪,山海关有重兵把守,不足为惧。”
此刻群臣,最担忧的不是军情与边境百姓的安危,而是身处山海关中燕王安危。
“燕王殿下如何了?”
“陛下,山海关时常逢岛夷入侵,虽兵力强悍,但刀兵相见,免不了误伤,恳请陛下召归燕王殿下。”
“恳请陛下召归燕王。”
送军报的人还跪在殿内,一夜奔袭让他疲惫不堪,若不是面君,他恐怕早已经昏睡过去,如今也只是强撑着意志。
传信兵虽然去了甲胄,但皇帝一眼就认出是从辽东来的将士,当着众臣的面以君父的态度问道:“燕王呢?”
皇帝终于开口问话,传信兵旋即叩首,“每逢敌袭之时,燕王殿下都会亲自带兵杀敌,岛夷攻城不利后转战周边,迫使百姓内迁。”
辽东送来的与燕王相关的战报如今还压在皇帝的桌上,那封直达皇帝手中的奏报,就连兵部都不知情,九边重镇,所握军力多达四十万,总兵皆由皇帝亲任,亦只对皇帝负责,其权力极大,掌军、政、法三司于一身。
随后传信兵又拿出一封密函,“燕王殿下不忍沿海的百姓受难,独自赴险登船与贼首谈判,试图招安,用金钱粮食为酬劳,雇其作为山海关附近的护卫队,于昨夜顺利招安一支岛夷的船队,听后陛下指挥。”
士兵后来的话可谓震惊了朝堂,辽东以南与国朝以东的海域上海匪岛夷众多,除了异族,还有一些犯了死罪的汉人逃亡海上,成为了海匪,猖獗之时,海上的势力还会联合一起侵犯大明边境抢掠食物。
“诱之以利,招安海匪,以匪御匪,燕王殿下好谋略,与其耗费人力物力与财力去驱赶这些如蝇一般难缠的土匪,不如利用他们在海上建立起防线,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战火对将士的伤亡,也不必劳师动众迁移沿海的居民。”
赵希言对于山海关防务用招安的计策避免海匪的骚扰,得到了朝中文臣们的一致认可。
涉及辽东沿海地区,很快就有了质疑的声音。
“若没有记错,辽东山海关附近沿海一带居住的都是罪人之后的贱民吧。”
正因为受苦受难的都是不受重视的贱民,故而每逢战报死伤的人数都从未将这些贱民纳入其中。
对于这些贱民,朝臣也是冷漠的,他们甚至觉得身为国家亲王,皇帝之子的皇子为了这些贱民赴险去与匪寇谈判是自降身份与不值得的。
“这些罪人之后,本该株连,是陛下仁慈才网开一面,殿下贵为皇子,千金之躯,岂能为了一些贱民跑去与不讲道理的岛夷谈判呢。”朝臣们对于赵希言的做法有些后怕道。
一旦没有谈妥,岛夷翻脸,皇子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一些罪人而失去一位贤明的继承人,在他们心中,无论如何这都是不能接受。
“山海关虽终年受岛夷袭扰之患,但也从未失守过,国朝的兵力足矣将这些贼人抵御在关外无法登陆,殿下之举,实是为这些贱民在求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