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3/4页)

庄嬷嬷旁观着,多少看出了点门道来,便对老太太说:“咱们五郎主,被秋穗伺候了一场,怕多少是有些那个意思了。如今他不在家时,秋穗突然就赎身走了,他怕是一时难能缓过来。”

老太太何尝没看出来?如此就更觉可惜了,频频惋惜道:“要说秋穗这孩子,是真的十分出色。只是可惜,她同咱们家没有缘分。”

庄嬷嬷却道:“这是她没有这个福气!”

而此刻的秋穗呢,人已经回到了溪水村的家中。她乘着马车回到家时,外边儿天已经黑了。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按着哥哥告诉她的家的大概方位,以及家门口及附近都有些什么,她进了村后很快便摸到了自家门前。

余乔氏开的门,捧了个蜡烛来照明,都不认识秋穗了,还问她找谁。

还是秋穗喊了她一声娘,余乔氏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女儿。然后母女二人一番抱头痛哭下,将这会儿正在屋内看书的余秀才引了来。

余秀才听说闺女被放良回家了,堂堂七尺男儿,竟也弹了泪。

左邻右舍闻声也有特意披衣再起赶过来的,都纷纷给余家道贺。如今的家虽不是之前三房一起住的那个家,但村里这些伯伯娘娘叔叔婶婶,她却大多还认识和记得的,只听他们的声音,或是爹娘大概介绍了几句,秋穗就能将人对得上,然后立即喊了人。

如此一番热闹后,余家关了门,只一家三口慢慢闲话家常。

家里平时是舍不得多点一根蜡烛的,但今儿为了好好瞧瞧闺女,余秀才夫妇不谋而合,立即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蜡烛都寻了出来,然后点上。

黑漆漆的堂屋被一根根蜡烛照得通亮,夫妇二人也终于能看清女儿脸了。余乔氏拉着人,从上到下来来回回仔仔细细瞧了好几遍,然后感叹说:“竟是这样大的姑娘了,如今还出落得这样标致。这若是走在路上,你不喊我,我都不敢认。但还是像,眉眼间能看出小时候的样子来。”

又细细问:“在人家干活,日子可是不好过?这十二年是不是吃了许多苦?”虽然亲眼瞧见了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比城里的小姐娘子还要精致好看,且这脸,这手,哪一处保养得不细腻?但身为母亲,总还是担心女儿会吃苦,哪怕只是一点。

秋穗仍是报喜不报忧的,她说:“爹娘放心,女儿命好,一进侯府,就被分去了老太太身边伺候。老太太心地仁善,待我们这些女婢是再好不过的了。她很喜欢女孩儿,总将我们娇养着,并不会让我们去做什么重活累活,更消说打人体罚了。这次她老人家放女儿归家,说是日后不能亲眼瞧见女儿出嫁了,还提前给了二百两的嫁妆银子,另还有好几件她老人家寻常用过的首饰。”

“二百两?”余乔氏瞠目结舌,不可置信的扭头朝余秀才看去,“这……这可怎么使得?”

二百两银子于富贵人家来说不算什么,但于余家这样的庄户人家来说,却是极大的一笔。很多村里的农户人家,或许一辈子都见不到这么多钱。

余乔氏怕传出去后会有人惦记,便一再郑重叮嘱女儿道:“既是给你的,你好好收着,万莫要拿到人前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若叫谁给惦记上了,怕会引来祸端。”

秋穗自然懂这个理,她点头道:“娘放心,女儿知道的。”又说,“女儿是只身一人先回的家,也不敢揣这么多银子在身上,所以就先放哥哥那儿了。”

提起长子,余乔氏这才想起长子如今还在京中,便忙问:“丰年可说什么时候回?”

秋穗:“很快了,哥哥说最晚五日之内必回。”

“这可太好了。”夫妇二人听后,更是松了口气。

如此一来,今年女儿儿子们都能在身边过年了。他们一家五口,自十二年前那场灾难之后,就再没能一起团团圆圆过个年。

如今可算是盼着了。

*

傅灼回了修竹园后,九儿立即迎了上来。

“奴婢恭迎郎主。”

傅灼望她一眼,有一瞬间想到了当初秋穗初来修竹园伺候的时候。那时她也是这样,每晚只要他一回来,她就即刻迎候在门口等他。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便不再候在门前等了。

傅灼只望了九儿一眼,并没说话。脚下步子更是没停,拾阶而上,迈过门槛踏足书房后,他就直接进了内间。

九儿有些慌张,更是局促不安起来。因为能看得出来,郎主脸色不太好看,想必,他已经知道了秋穗姐姐回家的事儿。

九儿静候在外间,几次鼓足了勇气想问一声可需奉茶,但最终,还是没能敢将这话说出口来。

这种时候她就更佩服秋穗姐姐了,也开始有些想念她,因为她在的那一个多月,是他们伺候郎主最轻松快乐的时候。早知道她会离府回家,她就好好跟着她多学些伺候郎主的经验了,也不至于这会儿功夫不知所措又担惊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