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重火力下势如破竹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明王朱元璋三十九岁(虚岁),离他从军已经度过十二年。

三月,明王大军集结,通过运河北上,浩浩荡荡直取大都。

三月二十日,徐达先锋军来到海津镇,即后世天津。

船上新安装的明王小炮对准海津镇重要建筑一通射击,海津镇守军弃城逃亡。不到一个时辰,明王大军占领海津镇。

远距离火炮初显威力。

指挥这场炮战的就是陈标。因为只有他能通过望远镜目测计算射程,决定明王小炮的射击角度。

这个时代男子十五岁束发,陈标的年纪还没有到束发的时候。

明王军队参军年龄限制为十五岁以上,所以军中只有陈标一人留着齐刘海,扎着小揪揪,显眼极了。

徐达率领先锋军,陈标跟着徐达在先锋军中;明王在大军中段指挥调度;秀英夫人在大军末尾负责后勤调度。

一家三口上了战场,正好位于大军前中后段。

知道陈标是明王世子的人不由感慨,明王殿下也真是敢。

其实明王殿下一点都不敢。但徐达率领的先锋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是邓愈、赵德胜、朱文正、李文忠的部众,和陈英的新式火铳队。先锋军中中低层将领,几乎全是经历过洪都之战的人。这群人一听小军师和他们一路,直接建议徐达听小军师的出谋划策,绝对能稳拿开门红。

朱元璋没有下达确切的指令,让陈标一直待在后方,只让徐达看着办。

“反正如果标儿出事,你也别回来了。”

朱元璋表示,这绝对不是吓唬和威胁,而是徐达作为标儿徐叔叔,他保护不了标儿,难道不该羞愧自尽吗?

徐达思来想去,只是出谋划策,不会有危险。既然标儿来到了军中,总该立点功劳。正好先锋军都信任标儿,就给标儿一个机会。

徐达询问陈标的时候,陈标正用胳膊夹着一卷地图正好来献策。

“让安装了新式火炮的舰船先试试。如果我打探的消息没错,或许能不费一兵一卒迅速占领海津镇。”陈标摊开地图,点了点地图上画了红圈的地方。

他所画的圈,是海津镇堡垒所在处——这些堡垒上都安装了弩床或者大炮,是海津镇守城的“远程重火力”据点;海津镇的军营指挥部所在处;海津镇海运仓库所在处——大都连年天灾,全靠张士诚等人漕运接济。海津镇是最重要的漕运中转站之一,仓库储存有不少漕运物资。

徐达皱眉:“不费一兵一卒?”

陈标道:“这些据点都在离河岸不远处。以新式火炮的射程,我们可以在安全距离进行射击。先试试呗,就算不能摧毁对方重要据点,先用火炮给他们打个招呼,也能提升我们的士气,降低他们的士气。”

徐达思索后,同意道:“好。按照你说的做。我来指挥。”

陈标叹气:“这场战斗只能我来指挥,否则打不准。这个功劳我就先揽了。”

徐达当即拒绝:“你去前线?太危险?不许!”

陈标道:“都不上岸,哪危险了?”

经过陈标的说服,徐达无奈同意让陈标尝试一下。

徐达本来思索,要如何说服将领们同意陈标的尝试。

第一仗打赢了就是首功,和攻城的“先登”一样,为北伐之战中最重要也最显眼的功劳之一。他担心将领会争功。

对于将领而言,有时候士兵伤亡率不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功劳才是。

但没想到,将领们听说陈标负责首战,各个眉开眼笑。

“我就知道,小军师一定有办法。”

“不费一兵一卒?确实是小军师的风格。小军师最关心就是将士伤亡,宁愿自己多劳累。”

“我得知小军师在先锋军后,就知道我们这次打大都估计会很轻松。”

“轻松还是不轻松,但说声胜券在握没问题。”

徐达率领的先锋军,仅次于他的大将除了陈标的三个哥哥,就是赵德胜和邓愈。

两人和自己的老下属们简直把陈标封为神算子军师,一听是陈标的建议,没有半点不满,只想一起去先锋舰船上围观。

徐达扶额,感到了一丝不对劲。

他怎么觉得自己在先锋军被架空了?

被标儿架空了……

徐达甚至有个荒谬的想法,如果陈标这次首战获胜,干脆先锋军交给陈标指挥算了。自己正好统筹安排其他军队,少些事。但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因为先锋军得去前线,他不敢让标儿去。

陈标就这样获得了指挥北伐第一战的权力,然后轻描淡写地获得了胜利。

将领们在船舷上挤作一团,争抢陈标用水晶镜片制作的高贵手工望远镜。

岸上的溃兵乱作一团,有些人还对着海岸跪下磕头,仿佛遭遇了神灵天谴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