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第十二界二十八

一般人可看不到县志, 她们是拿着证件请当地政府部门配合才看到了,管理档案的是个老爷子,从老花眼睛上头看她们, “看县志啊, 要看哪个年代的?”

两个人,“……”你们这儿县志有多少?

老头慢悠悠道, “哎呦, 瞧你们这两个小丫头说的, 别看现在咱们这个地方冷清,好像也没什么特别出名的人,那我们这里的历史可不短啊, 最早能追溯到唐朝,不过那时候咱们这里就是个小村子吧。”

谢瑶张大了嘴, 明若楠道, “那老先生, 我们想知道县志上有没有记载过什么灵异事件?不管那个朝代都可以。”

老头想了想,“那倒是有的,我想想啊,最近的一次在清朝,一个翰林告老归乡, 在老家廊檐下睡午觉, 醒来说自己到了一处洞天福地,然后就是说那处地方怎么怎么好, 后来那翰林说仙家叮嘱他, 他家门口那处池塘万万不能填埋,得保持活水状态,否则将会有祸事发生。”

老头还把这一卷县志拿出来, 翻出来给她们看。

明若楠道,“为什么会对这件事记录的这么清楚?”

老头笑道,“类似的记载其实从唐代就开始了,大同小异,我们现在分析,是因为怕老百姓为了灌溉不管不顾毁了水源,种地靠天吃饭,水源尤为珍贵,因此当时的管理者就借助神仙之口止损而已。”

明若楠和谢瑶小心翻看县志,果然看到了类似的记载,只是古文简洁,看得人很累。

明若楠倒不是看故事,而是在摸这些故事发生的地点。

除了清朝那个故事的地点明确外,其他几个故事里的地点都很模糊,但唯一明确的故事里都出现了湖泊。

最后还是老头解释了,“这都几千年了,地形肯定有了一些改变,说起来那时候梅翰林家门口那个水塘应该就是个湖泊,但是面积缩小了。”

明若楠道,“那这些故事里涉及到的水源,都是这条湖泊了?”

老头又看了看,点了点头,“应该是这样,不过现在可不是什么湖泊了,就是一个景观湖,上头还在考虑填埋呢。”

谢瑶道,“故事里不是说了不让填埋么?”

老头笑,“哎哟,这不过是个故事而已,为了搞活经济,填个湖算什么,祖坟都得迁走。”

明若楠都听笑了。

此时天色已晚,明若楠和谢瑶准备明天去那个什么梅翰林故居。

第二天一大早,两个人一只猫准备好了出发,黑猫是不要什么准备的,钻进猫包就好,因为东西多,谢瑶就让黑猫吞下去当个储物袋。

明若楠道,“你可得包好了,否则被他吐出来都是口水!”

要是没这个弊端,明若楠早就把黑猫当芥子袋用了。

可惜不行,这家伙对每一样进肚的东西都要尝一尝,如果好吃能吃,他肯定会偷吃,就是不能吃,他也得舔一口,上回在游轮上让他藏的东西,最后包装袋明若楠都没见到,因此明若楠坚决不用他。

谢瑶大大咧咧,“没事,擦一擦就好了。”

梅翰林故居在小镇边缘,因为不算什么全国或是历史知名人物,只是地方名人,因此这里修缮的一般,连游客也很少,就是个简单的民居,胜在场院开阔。

两个人也看到了那个水塘,如果千年前是湖泊的话,现在确确实实是个水塘了,就在梅翰林故居前面,上面造了一条九曲木桥,油漆都剥落了。

水塘里有不少枯荷叶,想来夏天这里的风景应当不错。

只是到达这里后谢瑶还是皱着眉,她没感觉到任何灵能波动,这里也很干净,什么都没有。

明若楠道,“别急,我们到那桥上看看。”

本来这里的游客就寥寥无几,加上如今天冷,九曲桥上一个人都没有。

九曲桥穿过整条荷塘,中间有一块湖石,露出水面,上面有梦仙湖三个大字,据说这块石头就是梅翰林弄来摆在这里的。

九曲桥中间段离这块湖石大概一米的距离。

明若楠和谢瑶停下,谢瑶再次感受了一下,还是摇头,“什么都没有。”

这时候一只鸟停在湖石上梳理羽毛,这只鸟个头挺大的,也不怎么怕人。

谢瑶和明若楠是没心思去管鸟的,但是小黑的眼睛一眨不眨,他再三说自己的梦貘,本质上还是接近猫。

猫么,抓鸟逗狗都是本能,他悄悄打开猫包,电光火石之间就窜了出去,可惜只勾到几根鸟毛,那只鸟飞走了。

明若楠和谢瑶都吓了一跳。

明若楠气不打一起出来,“小黑你给我下来!”

黑猫正站在湖石上看着天上飞的鸟骂骂咧咧,明若楠伸手去够他,毛都够不到。

然后她两只手就撑在了湖石上,谢瑶怕她掉下水,一把拉住她,“你小心点!”

这时候谢瑶感觉到一股灵能波动,她愣了一下,四处看了看,忽然她惊讶道,“咦,猫呢,小明你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