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页)

打那以后,就再也没谁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说郡王的不是了。

没办法,肃城这些百姓不讲道理啊,他们根本不管什么男尊女卑那一套,只知道郡王让他们家女儿也分了田地,家里多了收成,那郡王所做的决定便是对的。

甚至还有些妇人做青天白日梦,说什么她们已经脱了盲,等再过几年,也要去考吏员,到郡王手下去做官。简直是不知廉耻!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想在慎郡王治下考吏员做官,就得忍受这样的荒诞。

天可怜见,为什么英明的郡王偏要做出这种事!

他明明那么骁勇善战,又体恤百姓,爱护下属,为什么不能更遵守礼法一些呢!

这世上终究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有九分好,他们便只能对剩下的一分不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哪怕饱受非议,也有许许多多的女子,鼓足勇气走出后宅,来到了报名处。

除了达官贵人家的女眷,还有那些刚刚脱盲却很有上进心的女工。

原本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异类,哪怕装得无所畏惧,心里也是很是害怕的,可来到报名处,却发现有好多好多的女子,长长的队伍里,有一小半都是女子,甚至报名处登记的书吏也全是女子。

看到这样的场面,她们心中的恐惧便突然被更多的勇气所替代。

有这么多和她们一样志向的姐妹一起呢!

而且,她们还有慎郡王这强势的主公鼎力支持。只要她们自己不退缩,竭尽全力去争取去拼搏,她们便终将和男子一样,顶天立地地行走在这世上!

*

报名期间,始终关注于男女之争的人其实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更多的人,关注的还是这次考试会出什么样的考题,试图在书店去找几位主考官的著作,寻些蛛丝马迹。

然而,这几人之中,除了林德康原本身为宰相,早年曾经著书立说以外,其余人根本就没有现世的著作。

而且,据说策论与算学都是慎郡王本人出题,更是无从下手。

当然,这对聪明些的考生们来说,在经历了最初的迷茫后,也并非完全没有办法。

他们开始向当地人打听慎郡王当政后颁布的各种政策,从中领悟他的治国之道。

对于周如植,他们则选择加班加点啃农学书,而周应亭,实在是过于名不见经传,在有限的时间下便只能暂且放弃。

在紧张的备考中,报名时间全部结束。

五天后的凌晨,众多考生便在肃城郡城贡院外头排队入场,开始进行第一科算学考试。

传统科举考试需要在里头吃住三天三夜,忍受寒冷,饥饿,甚至弥漫整个考场的各种排泄物的臭味。慎郡王治下的吏员考试却完全不同,竟然每科只考一个半时辰。

考完便可以到考场外头的贡院茅厕去方便,然后排队领取中午的饭食。

吃完饭,休息小半个时辰,再开始下一门的杂学。

紧接着便可以回客栈或者住处休息,第二天再以同样的时间入场,参加策论与律法考试。

比起传统科举考完就要半条命,慎郡王治下的吏员考试让考生们舒服得多,考完试后,甚至还能有兴致在肃城里头好好逛一逛。

因为本来也是要等成绩宣布的,心情又放松,那些手里宽裕的读书人们,便彻底提起了吃喝玩乐的兴致。

可以说,招考这段时间,肃城的商人与百姓都赚得荷包满满——

人太多了,客栈商贩卖吃食根本卖不过来,当地百姓见状便也趁机把家里的吃食拿出摆摊卖。

住的地方也不够,那些手里宽裕的,不想去慎郡王免费提供的流民安置所,便自己去找民房借宿,还有客商们找不到客栈住,也只能去找民房。对当地百姓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终于提起兴致游览的书生们,也惊讶地发现,肃城真的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繁华热闹得多。

大批量的考生涌入,吸引了周边许多郡县的商贩前来做生意,再加上各方的客商前来肃城进货,简直是车水马龙,摩肩擦踵。

不仅有西疆,北疆的各种新奇的特产,小吃,还有各地的杂耍,歌舞表演等,叫人看得眼花缭乱。

而当地百姓也富庶得惊人,午饭时间,随便走到哪个巷子里,竟然都能闻到香得人口水直流的肉味,甚至好些家还在外头挂着熏肉。

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的,基本都是面馍馍,根本不像其他地方,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家里都只能喝那种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粥,甚至去外头拔野菜草根充饥。

虽说后来打听才得知,那些肉都是郡王让人发的,不是百姓自己买的。

但每户二十斤,整个治下的百姓都有。

这样的大手笔,更是足以说明慎郡王的实力有多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