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平川王殿下演技大爆发,把那些精明的商人们都唬住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从前的平川地界环境恶劣, 人烟稀少,消息闭塞, 这才让楚溪客的“故事”有了变假为真的可能。

他甚至让人排了一出参军戏, 把“蒙恬将军忠心下属独守贺兰山,凿砚祭奠”的故事演给了百姓们看。

这个故事一分真,九分假,真的是蒙恬将军确实在贺兰山附近屯兵十万, 也确实留了一些屯田兵及其后代,其余的都是假的。

然而, 百姓们看得多了,总能从中找到一些自家先辈们曾讲述过的“蛛丝马迹”, 这些蛛丝马迹一传十十传百,最后, 就连当地百姓都坚信真有“蒙恬将军的下属”这个人,也真有“传承千年”的贺兰砚了。

见证并参与了全程的蔷薇小院一家人笑而不语。

文人们想买, 又不好意思死缠烂打,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商人身上。

商人们托了各种关系搭上楚溪客, 楚溪客为了证明“贺兰砚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亲自带他们找到了贺兰砚的雕刻师傅。

当然,这个“雕刻师傅”也是他提前安排好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半个师父——

老驴头。

老驴头根本不用故意演, 长脸一拉, 唬人的劲头就十足了。

商人们一见, 这老师傅连平川王殿下的面子都不给,果然与众不同令人敬佩,于是,就更加相信他的手艺了。

最后,楚溪客亲自劝说,老驴头“不得不”给楚溪客这个面子,“勉强”同意让他的几个徒弟加班加点,雕刻一些贺兰砚出来,卖给这些翘首以盼的商人。

作为“中间人”,楚溪客好心提醒:“虽然老师傅答应了,但是诸位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贺兰山陡峭危险,能做砚台的石料更是稀有难寻,祭奠先人是一回事,若是拿出来卖,想必不会便宜。”

商人们绕了这么大弯子才看到希望,哪里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意思?生怕老驴头一翻脸不卖了。

于是,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表达善意:“这么好的手艺,谈钱就俗气了,届时让老先生随便开口就好。”

楚溪客满意地笑了。

传说中的“饥饿营销”,还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当然,楚溪客并没有把顾客当成傻子,卖出去的每一个砚台都是由姜纾或钟离东曦亲自设计、能工巧匠手工打磨,每一处细节都追求尽善尽美。

他还把“售后服务”这一套搬了过来。凡是卖出的砚台,后续保养、磕碰修补等终身负责。最让人称道的还是“十年质保”这一项,只要十年之内摔坏了,楚记全额退款。

为什么是退款,而不是换货?

因为,楚溪客担心有人喜新厌旧,为了换新货故意摔坏砚台。倘若只是退款的话,很多人就舍不得了。

当然,这也只是他的预防手段而已。实际上,能买得到贺兰砚的,无一不身份贵重,这些人还不至于耍这样的心机。

“饥饿营销”带来的最大弊端就是,为了保持贺兰砚的逼格,每个月的出售量都要严格控制。这样一来,即使单个砚台售价再高,也支撑不起这门生意。

为了抵消这一弊端,楚溪客想到了“周边产品”这个概念。

最好的石料用来做贺兰砚,剩下的颜色差一些,或者花纹不那么独特的,就用来雕刻成笔洗、笔架、镇纸、小摆件等,作为“贺兰石”的周边出售。

那些买不起或者暂时买不到贺兰砚的人,可以买买这些周边聊以慰藉。

虽然是平价产品,但楚溪客力求对得起每一位消费者,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摆件都要求匠人用心雕刻,不允许任何一件有瑕疵的商品走出平川城。

在这样的理念下,“平川贺兰石加工坊”出产的每一样东西都独具特色,一时风靡大昭文坛。

有人真心喜欢,也有人跟风凑热闹,短短一月就把销量冲了上去。

至此,楚记的贺兰石生意正式步入正轨。

这里需要说一下,贺兰石生意和平川棉纺厂一样,从开采到加工都由官府严格把控,只是把经销和售后这两块外包给了楚记。

也算是创立了公私合营的新模式吧!

***

忙忙碌碌的,就到了除夕。

去年除夕,平川城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蔷薇小院一家人包了顿饺子,守了个岁,就这么把节给过了。

今年除夕,有钱了,有人气了,还有老友相聚,说什么也要好好过一场。

一大早,楚溪客就忙碌起来。

说好了,今天由他带着云飞和云柱两个小子动手,钟离东曦和贺兰康也来帮忙。

姜纾就算了,他虽然饱读诗书、多才多艺,唯独没有点亮“厨艺”这个技能点。

至于家里的娘子们,就歇着,什么都不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