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3/4页)
“而且这个药方里的麻黄根本就不应该去掉的。因为麻黄它不只能发汗解表,它还有平喘作用。”
听她这么说,米大夫忍不住反驳道:“我们当然会考虑到平喘的问题,药方中也加入了有平喘作用的枇杷叶和桑白皮等药,不一定非要用麻黄吧?患者出汗这么厉害,你应该也看到了,用麻黄能行吗?”
这次他的语气没那么冲,说的话跟有些人的想法也差不多,因此这一次,没人站出来反驳他。
有人以为陈凝会被难住,然而陈凝却毫不犹豫地说:“麻黄的平喘作用是其他药材都比不上的。不管是川贝、枇杷叶还是桑白皮,这些药物的平喘作用都不如麻黄。”
“像患者这样如同拉风箱一样的严重喘息,非得用麻黄不可,用别的药不好使。”
这一次,又有几个大夫站到了陈凝这一边,事实证明,患者服过药后,喘得还很严重,这就说明,金秋医院给开的平喘药物没有效果。
陈凝紧接着又说:“我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无非是因为患者出汗太多,顾忌麻黄的发汗作用而已。”
听她这么一说,好几个大夫都暗暗点头。
他们就听到陈凝解释道:“但是,在麻杏甘石汤这一组药方中,麻黄为四两,而石膏则要用到八两。事实上我们在临床用这副药的时候,麻黄与石膏之间的配比可以在1:2和1:3之间,也就是麻黄的量最多只有石膏的一半。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麻黄这味辛散之药能被石膏的凉性所克制住。它在麻杏甘石汤方中所起的主要并不是发表的作用,它的平喘作用会更突出。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帮助石膏将患者体内的热邪透达到体外,很好地起到清热除邪的效果。”
说到这里,她便停顿下来,平静地看着在场的大夫们。
一时间,众人全都静了下来,好多人都在用心思考着她的话。
过了一会儿,有位老大夫说:“我觉得,小陈大夫说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咱们所使用的药材中,很多药材都有复合作用,麻黄就是一个,根据药方中不同药材之间的配比变化,就可以适当控制某种药材在药方中的作用。”
“你比如说在大青龙汤这副药中,它用的麻黄为六两,但石膏只有鸡蛋大的那么一小块。也就是说,这副药中石膏的用量要比麻黄少。为什么这么用大家都知道吧?因为大青龙汤要治的病热势比较轻,但患者肌表严重闭郁,发不出汗来。我们在这里要的是麻黄的发散作用,所以麻黄的量就大。而热势较轻,石膏就要少用,石膏的量少,也不至于克制麻黄的辛散作用。”
另一位大夫也点了下头,颇有些感慨地道:“不同的药量,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其实前辈们在古籍中早就为咱们指出了明路。可惜我们这些人,大概是岁数大了,少了点年轻人的勇气,用药上过于保守了。”
这个老大夫得失心较小,对于去不去参加这个大会的事也不在意。所以他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而他这些话也得到了好几个人的认同,其实刚才有好几个人跟陈凝一样,也有类似的想法。但他们就是爱惜羽毛,少了点年轻人的锐气,以至于竟没人站出来。最后还要靠这个年纪最小的姑娘来破开局面。
这么一想,有些人多少有些惭愧。
友谊医院那位大夫则赞叹道:“小陈大夫果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难怪你能在咱们医院治好那么严重的一个病,真不错。”
他这一说,其他医院的大夫才知道,这个年轻姑娘居然已经去过友谊医院做过会诊,还治好过严重的病,难怪刚才那位友谊医院的大夫这么肯帮她说话呢。
陈凝客气跟那位大夫点了下头,说:“这件事就先不用提了,咱们还是先确定一下,这位患者的药方到底该怎么开?”
“患者的情况不宜再拖延下去,还是要及早处理为好。”
金秋医院的米大夫是想反驳的,可他心里其实已经被陈凝刚才那番话给触动了。
他能坐到这个位置上,毕竟也有着深厚的基础,多少都是识货的。因此刚才陈凝解释完之后,他就恍然大悟,哪怕心里再不情愿,这时候他都不得不承认,刚才陈凝说的是有道理的。
麻黄在这个药方中,它的辛散作用确实可以被大量的石膏给克制住。那么它的平喘能力就会大显身手,同时也会有助于石膏的透达。这个道理,不只他想明白了,其他大夫在经过思索之后,基本都表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