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写剧本是一门技术活

钱宸确实有这个面子,周星星给群演都加了二十块钱。

其实也就几千块钱的事。

哪怕是抠门如周星星,也不至于觉得肉疼。

但这是钱宸的面子,大家都认。

制片主任是香江人。

他倒不至于看内地人不顺眼,但有的时候,也会从成本的考虑,比如提前半个小时收工,这样就不用管晚上的盒饭。

你不能说他无耻。

因为很多剧组都是这么干的。

钱宸每一次都会站出来,要求把晚上的盒饭给管了,或者算钱折给群演们。

制片主任只好去找周星星。

而周星星的态度也很奇怪,你管理成本,你是对的,钱宸他管理群演,他也是对的。

就纵容钱宸和制片主任为了群演吵架。

越吵,钱宸在群演中的地位越高,拍戏的时候效率也越高。

这大概就是资本家的计俩。

渔村的戏,顶多就是费时间,拍摄难度其实不大。

江南五月多雨。

钱宸他们三天两头被堵在民宿里唉声叹气。

但剧组目前的进度还行。

一切归功于钱宸。

他把群演们调教的实在太好了。

实际上,这些群演们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

只要他们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火是肯定很难火的,但升格特约,以后当个大配完全没有问题。

因为动不动就下雨,夜戏也不多。

没事的时候,钱宸就就开始和杨路等人网上连线对剧本。

这大概也算得上是轧戏了。

《戚家刀》已经确定了拍摄地和拍摄时间。

要订摄影棚,实在不符合要求,就得自己搭。

搭影棚是最费时间的。

好在各地的影视城和古城如同雨后春笋,其实多挪几个地方花的钱,比自己搭影棚要少多了。

简单的搭建,在横店就可以。

钱宸混了好几个剧组,大部分都跟在导演叔叔们身边,辨别能力自然是没问题的。

杨路那边确实也没糊弄。

剧组最好的情况就是主创不勾心斗角,劲儿都往一处使。

既然大家都不想着坑钱,那就干干脆脆的把电影做成经典再说。

主要还是剧本,要有故事的完整性,有激烈的冲突,有剧情,有打斗,有感情,有人物成长。

钱宸这个制片人也当编剧在用。

写剧本是一门技术活。

钱宸没学过。

但他拿了二十万的编剧费,不会写也得写。

好在编剧是一个团队。

到时候编剧一栏也会写他的名字。

钱宸给李冠奇也选好了角色。

他饰演张居正。

拍《戚家刀》,张居正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物。

钱宸并不打算完全尊重史书。

史书不一定都是真的,可戚继光和张居正的有些事情,他是真有耳闻。

首先,戚继光能够发光发热,肯定是和张居正的支持有关。

其次,张居正也肯定不是什么完人。

为儿子科举铺路就不说了,贪起财来,他也不比钱宸的干爹冯保差。

冯保是个太监,贪财只为养老。

求的是一个安全感。

而张居正贪财,一个是为了自身,另一个还要为了家族和后辈。

张居正号色,这个也是真的。

男人有几个不号色的。

钱宸上辈子不号色,那是因为他没有。

他现在没有夜夜笙歌,那是因为他还立足未稳,《天罡童子功》还没大成。

所以,贪财号色,其实都算不上什么缺陷。

李冠奇对这个角色非常满意。

戏份可能不多,但人物塑造很需要下功夫。

演的好了,也能大大的拓展戏路。

到时候完全可以经常出没在古装剧里头,饰演大臣、家主什么的。

最后,就是戚继光的品行问题。

《明史》中载:“(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意思是说,戚继光比俞大猷更加果毅过人,但在“操行”方面却不如俞大猷。

戚继光在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中,常常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这样的恭谦显得有些过了,其中不乏迎合、讨好领导之嫌。

但你又不能说戚继光是小人。

评价一个人,你要把他放到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下去评价。

不能单纯依照自己的看法。

戚继光收取下属财物,没这个财物,他拿什么去贿赂上官。

不贿赂上官,他又如何能练兵打仗。

所以,戚继光的劣迹,应该归咎于时代,归咎于朝廷。

当然,剧本为了照顾观众,也对戚继光和张居正进行了一些改编。

不然电影没法看了。

也过不了审啊。

送波斯少女这个就算了,容易被人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