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县警察本部发来一份传真,记者部主任海老泽看过之后,喊了一声:“街树被大风刮倒了一棵!”加山聪正好手头上没有急着处理的事情,应声说:“我去吧!”记者部人手不多,人人都是多面手。
加山行动敏捷,是当新手的时候锻炼出来的。
加山问海老泽:“出事地点在哪里?”海老泽在一张纸条上迅速写下地址,递给加山。加山又问“有没有伤亡”,海老泽说“好像有一个孩子受伤了”。加山也没往深里想,就出发了。
事发现场离报社不远,加山决定走着去。今天刮了一天大风,听说有的火车都囚受到影响而晚点了。街树被风刮倒,恐怕是因为风太大了吧。孩子也不知道伤得重不重!孩子的伤势跟新闻报道的写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场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了。为了不让看热闹的人靠得太近,警察用绳子拉起了警戒线。路边停着警车和消防车,气氛看上去很紧张。加山站在看热闹的人群后边,踮起脚尖往里看。
只见有一棵街树被连根拔起,倒在便道上,恐怕是因为树根腐烂了。虽然加山对树木没有什么专门知识,但眼下这种状况只能说是树根有问题。这也不是人为造成的事故,只不过是因为街树病了,所以只能说那个被砸伤的孩子太倒霉了。
加山在采访开始之前,先竖起耳朵听看热闹的人们在议论什么,因为这里边也许有人看到了街树倒下来时的情景。如果能采访到那样的人,新闻报道就会显得非常真实。地方性报纸虽然不得不使用通讯社统一下发的稿件,但在报道本地发生的事件或事故时特别下力气,这样才能体现地方报纸的特色。
“……真可怜……”一阵风把这句话刮进了加山的耳朵里。加山赶紧把脸转过去,寻找说这句话的人。他很快在人群中发现,有两个中年妇女在对话,便靠近那两个中年妇女,听她们具体在说些什么。
“这么大的树倒下来,谁也没辙……”
“可不是嘛!自己没被砸着就是万幸了。”
“不过,自己没被砸着,孩子受了重伤,心里更难受……”
“那是当然了,还不得急疯了。"
加山听到这里,认为是插话的好机会。这两个中年妇女之中,可能有一个发生事故时就在现场,这是采访的最佳人选。
“对不起,我是报社的记者,负责采访这次事故。能问二位几个问题吗?”加山说着,把名片掏出来,递了过去,并鞠了一个躬。
两个中年妇女吃了一惊,看看名片,“啊”了一声。俩人互相推让了一阵,终于推举出一个代表,转向加山问道: “你想问什么?”
加山再次鞠躬:“您在这棵街树倒下来的那一瞬间,看见什么了吗?”
女人摇了摇头:“没有,我没看见。那时候我正在那个便利店里买东西,忽然听见一声巨响,赶紧跑出来一看,看见这棵街树倒了,吓死我了!”女人大概以为自己的话会被记者引用吧,连说带比画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
“这么说,您看见有人被砸伤了。听说有个孩子受伤了。”
“对对对,一个坐在婴儿车里的小孩子被砸伤了。真可怜!’’
“真可怜”,刚才被风刮进加山耳朵里的就是这句话。如果孩子坐在婴儿车里,就一定有推婴儿车的人。根据刚才听到的对话,推婴儿车的人好像没有受伤。
“跟小孩在一起的是小孩的母亲吗?她没受伤吗?”
“我没有跟她说话,但是我听见她叫喊的声音很大,好像是没有受伤。”
“叫喊?叫喊什么来着?”
“她大叫: ‘救命啊!有人吗?孩子受伤啦!帮忙叫一下急救车!’脸色都不对了。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大树砸伤了,谁不着急啊!”
“孩子怎么样?伤得重不重?”
“头在哗哗地流血,肯定不是一点点擦伤,至少我没看见那孩子睁开眼睛。"
“头上流血了?”加山听了这话,心想,那肯定是重伤。送到哪家医院去了呢?这个问题,以后再找有关方面打听吧。
“除了那母子俩以外,没有其他人卷入这次事故吗?”
“好像没有。我从便利店里跑出来的时候,看见那个母亲拖着孩子大叫‘小健’,他们母子身边倒着这棵大树。我知道的就是这么多了。”
“小健?”这时候,加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一直到有了这种不祥的预感都在不慌不忙地采访,加山后来想起来就觉得难过。作为一个父亲的直觉,在那以前根本没起作用。
“那孩子有多大?”加山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女人吓了一跳,谨慎地回答说:“一岁到两岁吧!,对,也就是一岁到两岁,我看得也不是特别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