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混乱的动机(第3/4页)

“你说徐铭也收到了相同的杀人预告信?”

“是的,在他抽屉里发现的。这也是我觉得奇怪的地方,他和林旭与五年前的那件事无关。”

“猥亵女童案的进展怎么样了?”高川突然问了一个好像与杀人案无关的问题。

骆松没有计较高川突然转移话题,他知道高川的每一个问题都不会是随便问出的,一定是他经过思考后才产生的,于是耐心地说道:“最近没有再发生新的案子,但线索也就随之中断了。我分析过了,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罪犯自己遇到了什么突发事件,二嘛,也许是因为媒体报道的热度下去了。最近有个明星被传出劈腿,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件事上,也就是所谓的‘上头条’,我猜罪犯是觉得没法跟这个明星抢头条,想等这个话题的热度降下去了再出手。”

“资讯爆炸的时代,社会热点的更迭速度实在太快了,今天这个明星传出绯闻,明天那个城市发生群体事件,都是老百姓感兴趣的、茶余饭后喜欢谈论的话题,但只要一有新的八卦新闻传出,大众之前还在热议的话题很快就会被新的热点话题取代。媒体只是在消费热点,一旦一个话题被新话题所取代,原先的话题也就失去了报道的价值。在一波又一波新资讯的来袭之下,比如猥亵女童案,当初骂你们骂得最凶的那些网民,现在对那件事恐怕早就淡忘了。”高川语气凝重地说道。

“唯有受害者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饱受着罪犯带给她们的身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其实……”骆松顿了一下,语气黯然地说,“网民们骂得对,一想到那些小女孩,我就为自己到现在还没抓到那个畜生感到羞耻。”这时骆松突然两眼一亮,“你是不是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太新也谈不上,就是想说说女童案和连环杀人案之间的联系。”高川终于进入了正题,“今天上午我又重新查阅了近几个月来有关猥亵女童案的媒体报道,有一条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受害女童跳楼自杀事件。”

“是的,我知道,是一个名叫王璐璐的孩子。最先找去她家做采访的,就是《H城市周刊》的记者。”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徐铭和林旭就是去她家做采访的记者。”

“没错,这点我已经确认过了。”骆松的口气有些不以为然,似乎对高川所谓的“新想法”有些失望。

“我认为徐铭和林旭已经死了。”

“嗯。”骆松淡淡地回了一个字。

“你情绪不高啊。”高川笑了笑,问,“你是不是觉得,他们二人即使被杀了,也并非本案的关键人物?”

“不然呢?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凶手的杀人动机与五年前程老师一家被杀有关了,可是徐铭和林旭与五年前的那件事无关啊。”

“我所认为的,与你所想的恰恰相反。”高川清了清嗓子,说出了自己的推断,“我认为,杀徐铭和林旭的动机,正是这场屠杀的导火索。”

“为什么?”骆松的语气并非单纯地提出疑问和不解,更多的是质疑。

“徐铭和林旭在针对猥亵女童案的报道中,完全不考虑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感受,最终导致一名小女孩自杀,同时,媒体的大量报道,助涨了罪犯的嚣张气焰,引发了后来的一阵密集的犯案。杀人预告信的内容,大体与我说的这一点对应上了,凶手一定是认为城市周刊的记者和编辑们没有对五年前程枫华被灭门案进行反思,变本加厉导致悲剧再次发生。凶手幻想自己为正义之化身,以自己认为正义的理由,对城市周刊的事件关联人员进行所谓的‘制裁’,刘永昌作为主编,被杀是符合逻辑的。”

高川所说的,并不是难度多么大的推理,骆松深吸一口气,为自己之前的迟钝感到一丝羞愧,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服气,紧接着提出了新的疑问:“徐铭和林旭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出现?徐铭和刘永昌被杀的顺序,一是先挟持徐铭,抢得手机,用短信将刘永昌骗进卫生间,如果是这样,他为什么要先留下徐铭的命?二是先杀了徐铭,获得手机,再发短信给刘永昌,如果是这样,他又为什么只让刘永昌的尸体出现,而到现在我们都没发现徐铭的尸体?林旭就更不用说了,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定他已经被杀了。”尽管骆松心里也认为林旭和徐铭一样凶多吉少,但他潜意识里就是想和高川反着来。

“凶手从现场带走尸体的一部分,或是只在现场留下尸体的一部分,甚至还费尽心思地在把袁睿和卓洋推下楼之后将尸体弄走,目的何在?如果只是为了故布疑阵,可以用更为简单方便的方式。首先我可以肯定的是,目的并不是为了掩饰死者的身份,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一部分的尸块对凶手有用。据此深推,徐铭和林旭的尸体暂时没有出现,说明他们的尸体对凶手是有用的,至少是凶手因为某种主观理由需要留着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