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青黄之瞳
“——不!绝不!绝不!”我再次苏醒过来的时候,听到了数声战栗不已的尖叫,它们的声嘶力竭让我感到自己的喉头发麻,胸腔之内无法遏制地冲出了一道浊气。剧烈的咳嗽声震荡着我的脑浆,那里边像是有一颗炙热的太阳在跳跃,又像是无数的豆子在炸裂。
只是,它们传递给我的声音却像是“哗哗”的雨水声……雨水声?——我没有死!雨水声……魁岭?我霍地睁开双眼,一盏昏黄的麻油灯先是戳入了我的眼帘,紧接着,我模糊地看到两支黑漆漆的枪管在灯光之下摇摇晃晃——两名持枪之人正在缓慢地踱着脚步,他们穿着整洁干净的军装,显然是两名士兵。我试着卧起身子,用焦干的声音问他们:“我……我这是在哪里?”
两名士兵的表情极为严峻,他们见我苏醒,不发一言走上前来将我扶起,然后推开房门走出屋外。湿冷的雨水打在我的脸颊之上,夜黑得发慌。我边走边四下观望,最后用记忆确认了这个地方——跃进旅馆。穿过茂密的榆林就是厅堂,我不知道他们要带我去干什么,我浑身无力,只得任由他们摆布。厅堂近在咫尺,透过花窗,我看到厅堂之内人影闪动——难道……难道这才是我真正的葬身之地?门被扯开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随即分列两旁。我抬起头来依次扫过落座在圆桌边的人:老崔、李桐、胡建设、陈连长,还有……獠牙剃刀!直到我把目光停留在最后一个人的身上,我这才感到了自己的颤抖——杜少谦?杜少谦!他不是葬身于鸭绿江的滚滚洪流……我突然想要对他说些什么,可是无论如何我都张不开嘴,只听得自己的牙齿在叮叮当当作响。杜少谦整洁干净的面庞上带着一抹微笑,他示意我坐下身来。这个时候,我才恍然记起了所有的一切,继而目光如炬地盯向了獠牙剃刀——在他的身后,正有两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持枪顶在他的腰间;与此相同的,还有被看管起来的胡建设。我再四下观望,但见不远处的地面上放着数具担架,担架上蒙着白布,我猜测被覆盖起来的必然是尸体无疑。——我究竟昏迷了多久?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在我绞尽脑汁拼凑各种影像片段的时候,忽听得陈连长有些不耐烦地对杜少谦说道:“杜科长,按照你的要求,所有的人都已经到齐了。现在,你是不是可以开始啦?”
杜少谦缓缓站起身来,言语之间充斥着那股熟悉的自信:“好!现在,就让我把所有的谜底尽数揭晓吧!不过,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先讲述一段百年之前的旧事情。然后,你们就会看到,它将带着你们将这桩复杂透顶的案件一点点剥茧抽丝。诸位,请少安毋躁。”——所有的事情,都始于百年以前那个阒静无比的夜晚。时任清宫内务府营造司主事的端望龄,在熟睡之时被一阵飘忽的嘈杂声响惊醒。
不久之后,府上的仆役躬身前来禀报,言说宫中遣人传唤,命其即刻启程前往觐见。年近不惑的端望龄顿觉诚惶诚恐,经年的仕途生涯已然将这位耿正的书生变成了惊弓之鸟,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噤若寒蝉。
端望龄系出名门,端家一族在浙江金华盛名在外,祖上共有五人入值翰林院,进士及第者更是不胜枚举。因此,考取功名几乎成了端家子孙无法摆脱的渊薮。然而,端望龄自幼便深喜营造之学,凡此与之相关的事物无不涉猎,年至弱冠便已精进非凡。须知这“营造”之事并非容易,大兴土木,庙堂建筑,皆需匠心。
尤其是身处内务府,掌事宫廷缮修,任何差池都意味着身首异处,根本就是实实在在的如履薄冰。
为此,端望龄在随来人赴宫的道路上思绪蓬勃,他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感到隐隐不安:眼下正值天降丧乱,就连皇帝咸丰爷都为躲外夷联军之锋芒暂避热河,各路滋事匪逆更是此起彼落,如此关头,急招他一个小小的营造司主事作何差遣?
在接下来的路途中,这般难以抗拒的猜测让端望龄身陷其中,它们如同一丛野草般在他的头颅之中茁壮生长开来,以至于在面见内务府总管时,繁缛不堪的朝服下摆差一点就将他绊倒在地。
然后,端望龄看到了一张眉头紧蹙的脸颊,而总管大人递给他廷寄时双手所展现的颤抖,更是让他心神不宁。
密诏。六百里加急。
端望龄从函件表皮沾染的风尘中感受到了紧急,于是他的胸口开始跳动得厉害,似乎正有数匹精壮的驿马奔腾而过。
端望龄战战兢兢地展开密诏,逐字逐句地阅读。待将信笺重新叠合之后,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条陌生而遥远的路途,这条路途没有确切的终点,只能含糊其词地用两个字来概括——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