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当天下午,我用谷歌搜索马克斯•戈登,发现他不仅仅是个一般意义上的“大腕”,而且还有人说他是银行业“玩得转的小引擎”——尽管偶尔强调的是“小”。有一篇文章甚至把他比做克林顿时期的罗伯特·赖克1;不过,对于这个小个子纽约人,我却不以为然——那只不过是经常可以听到的那种 “小个子闯出了崭新的大市场”之类的话题。
他在布鲁克林2的弗拉特布什长大,父母是来自白俄罗斯3的移民,姓格罗德津斯基;但他自己改名换姓,进了布鲁克林学院,成为他们家第一个大学生;毕业时获得经济学学位,然后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获金融学的MBA4,立即被大通曼哈顿银行聘用,经过一系列实习后,在该银行的国际部获得要职;银行认为他极有价值,因为他能讲一口流利的俄语。
还在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开放”之前,他就已经非常熟悉俄国和东欧经济。七十年代,他曾就美苏小麦贸易写了一篇精彩的分析文章,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超级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重要性将让位于商业贸易——后来似乎果真如他所料。阿拉伯石油禁运5期间,他建议美国考虑从苏联进口石油;而后确有传闻,美苏两国进行了秘密会谈。
莱赫·瓦文萨6总统开放市场后,戈登立即尝试首批进军波兰。柏林墙倒塌后,他帮助组织了最初几场以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为主题的经济发展会议。
另一篇文章说,他之所以对东欧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家来自那个地区。戈登并没有指出这个说法的谬误之处。他说,“这是我的报答方式,可以让其他人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补充说,只有当所有国家都拥护自由市场的时候,才有可能取得大规模进步。
我捻弄起一绺头发。看来他不但是个商业巨人,现在还成亚当·斯密7了?当然也有一些人非常看重他,每当媒体关注那个区域的时候,都以他为专家,请他发表意见。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感情生活却不太成功。他与卡伦·怀斯同样在布鲁克林长大,他俩的婚姻却充满波折,最终以极不愉快的离婚收场。曾有报道暗示,判给卡伦的赡养费数目惊人。九十年代早期,他移居到了中西部。
戈登竟然会离开世界金融之都,来到“第二城8”!对此我颇觉意外。但他声称,纽约城市拥挤,竞争激烈,新公司很难立脚。这倒可能是实话。如果他已经萌生开办银行和建设摩天大厦的念头,芝加哥在金融和政治方面确实有着更为有利的环境,就连特朗普9也将脚趾伸进了密歇根湖里。再说,那段婚姻已经结束,他又没有孩子,父母也都去世,干吗不到“第二城”10实现梦想呢?
刚开业时,金海岸信托公司规模很小,但戈登积极寻找商机,完成了一些富有独创性的投资。例如,他协助为南斯拉夫的“南方”牌汽车引进资本,那是一个成功出口到西方的廉价汽车品牌。苏联解体后,他不但在钢铁、石油等基础工业里投资,而且涉足非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是软件业。
他常常说,钱能生钱。尽管与政局不稳的国家开展业务有风险,金海岸信托公司却甘愿冒险,果然生意兴隆,越做越大,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此外,美国的经济出现问题时,他收取的高额利息抵消了经济放缓产生的负面效应,业务得以继续发展,尽管在公开场合他总对自己的成绩轻描淡写。
他还不停编织各种关系网,继续在东中欧主办各种会议。他坚称,这么做很关键,这些会议不但为潜在投资者提供了窗口,而且,新成立的公司与行业可以从中学习西方行业领袖的成功之道;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浏览的所有文章里,只有一篇对他不那么恭维。那是一个小气的芝加哥金融分析师为公司撰写的时事通讯;文章质疑金海岸信托公司的发展速度。唐纳德·鲁宾逊宣称,一家银行能在短短十年内白手起家发展到暴富,完全是个奇迹,而在当今这个经济环境里奇迹很难发生。他建议读者密切注视这颗流星,以确定它不会烧成灰烬。
这时我不禁瞥了一眼大卫的照片——就放在电脑上方的架子上。那是去年夏天我们仨骑车到植物园时拍的。他知道马克斯•戈登和金海岸信托公司,或许能给我提供比这几篇文章更多的细节,但我不能给他打电话!说实话,也许应该把他的照片拿走扔掉——我不由得叹了口气——现在确实还做不到!但我确实把相框翻了个面,让照片面对墙壁。
我打印出那几篇文章,收进一只文件夹里,接着下楼煮一壶咖啡;然后趁此期间,开车到学校接蕾切尔。她的朋友卡蒂跟她一起钻进了车。到了家,她们抓起一袋饼干和两听汽水,蹦跳着朝楼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