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死亡航程 第十七章 幽灵骨船(7)
看到此处,廖正阳惊得叫出了声。
“秦始皇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他曾派大将屠雎、赵佗带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与译吁宋带领的西瓯君,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秦瓯战争’。此次战争只有《淮南子》等少数书籍中有少量相关记载,其它史书上记载得比较少,因此史学界对这场战争的了解并不多。”
廖正阳顿了顿,接着说:“据《淮南子·人间训》载:西瓯军杀屠雎之战,‘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根据《淮南子》的记载,西瓯军大败秦军,是因地制宜,夜间奇袭所致。不过我却一直对《淮南子》的记载表示怀疑。”
众人被廖正阳的话引起了兴趣,纷纷看向了他。
只听廖正阳继续说:“百越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参战兵力几乎没有任何史书有比较确切的记载,但是不少野史中却有类似‘百越土著军人数仅及秦军十分之一’的说法。可见秦军的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而且他们在装备上更是要远远超过对手,就算情形如许多史学家所说,秦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恶劣环境以及对手的顽强抵抗,步步艰难,节节受挫,但屠雎被杀之时,他已经在战场上坚持了三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是一味的吃败仗,他也曾经杀死过西瓯军的首领译吁宋。对于这样的一个将领,只因为一次小小的夜袭就全军覆没,身首异处,说实话,我并不理解。我一直认为屠雎之死另有原因。”
“说完屠雎,我们再说说赵佗。他是‘秦瓯战争’的二把手。然而,在屠雎被杀的战役中,任何史书都没有提及他半个字,不免让人奇怪。而且赵佗在公元前214年收复百越后不久就生出了二心。他不仅拒绝派自己手下的秦军部队北上与反秦起义军作战,封锁了两广与中原的联系,更在秦灭亡后建立起了南越国。赵佗‘变心’的原因,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但没想到他竟然早就不想打仗了。他后来对百越的战争竟然只是做给秦始皇看的表面工作,实际上他是在争取和平!”
“最后,再说说《淮南子》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是正规的史书,而是一本集儒家、道家、阴阳家等于一体的奇书。它不但记载了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的督导理论体系,更记录了许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以及神话传说。譬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触怒不周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正是由于此书才保存下来的。屠雎被杀的事记载在这样一本书中,本来就值得注意。”①
话到此处,廖正阳脸上忽然露出了叹惋的神色,“都说岭南多奇人异士,尚巫邪之术,我曾经提出过‘秦军亡于巫术’的假设,却因为没有证据支持就放弃了!可是没想到……哎……看来做学问的人,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并且,最重要的是,你要敢于坚持自己的主见,哪怕有些论断看起来天马行空!”
听廖正阳这么一说,大家也觉得有理。不过,现在不是煮酒论史的时间。大家现在最关心的还是骨书上下半段的内容。因为大家迫切地想知道那里面是否记载着逃离这艘幽灵船的方法。
于是在众人的催促下,廖正阳接着往下翻译。
“既归,尝于梦中到得见一铜头铁额,六臂八脚之悍将。其力通天彻地,鬼神莫当。未有三日,左右皆疯,狂曰:‘魂兮归来,得人肉以食,以其骨醢些。魄兮归来,得人轮以养,以其血祀些。’遂自缚。”
“巿欲寻梦之缘,遂托书吾师。复曰:‘噩梦摄心,动之必死,此乃恶兆也。弗可求之。求之者,必遭大祸。’巿辗转思量,终不能平。适逢始皇召见,使巿入海寻仙。遂诈言海中有方丈、蓬莱、瀛洲三山,仙人居之,请得童年童女数千,入海寻梦。”②
“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与博士齐人淳于越驳论于咸阳宫。始皇恐私学诽谤朝纲,纳丞相言,焚书千万。惜哉!天下诗书,从此亡也!”③
“三十五年,侯生、卢生相与谋,谓始皇刚戾自用,动辄杀人,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大怒。遂使御史悉案,坑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惧哉!上乐以刑杀为威,巿畏罪持禄,可得善终乎?然梦境未破,巿实不能离秦!”④
“三十七年,始皇于病中求往仙岛。巿不忍拒,遂往。”
白骨上的记载到此就完全结束了。书上除了记录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以外,并没有任何与这艘幽灵船和这个该死的海洞有关的内容。这对大家的处境没有一点帮助,甚至使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