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理想之死

刘建华出生在贺县乡下的一个务农家庭,他是刘家的三代单传,他出生的那天,破陋的家里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乡亲和亲戚,他爸爸和妈妈抱着干干瘦瘦的他,脸上笑开了花。

一周岁那天,刘建华父亲又请来众多乡亲,把刘建华抱上桌子抓周。桌子上放着笔、算盘、镰刀,刘建华流着口水毫不犹豫地抓起了笔。抓周结束,旁边响起了阵阵欢笑声,刘建华父亲笑得合不拢嘴。

开始上学了,刘建华果然没有辜负当初抓周时的选择。每天上课,他都把双臂平铺在课桌上,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他的成绩也一直是班上第一名。

随着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村子里不少人出远门下海做生意,刘建华父亲也参与其中,却赔得血本无归,欠了一屁股债回到老家。刘建华的父亲寻思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种田收入太微薄又还不了债,不如去捡废品卖吧,起码赚得比种田多点。

慢慢地,贺县各个角落都有了刘建华父亲收废品的身影。虽然刘建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城的高中,但是他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不止一次地听过有人议论他家里是“收破烂的”,他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他父亲来学校给他送东西。每当那个时候,他都会把父亲拉到角落里,像个小偷一样害怕地四处张望,生怕有人发现他们站在一起。

刘建华觉得自己的人生起点不如别人,所以总是加倍努力地学习,他要想方设法弥补家庭带给他的缺陷,让自己成为更优秀更受欢迎的人。所幸努力终有回报,他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名,班主任在班上都说过好几次了,如果班上只有一位同学能考上本科大学,那个人只能是刘建华。为此,他也收到过不少女生崇拜的目光,其中就有一个坐在窗子边的女孩。

那是一个经常穿着朴素白衬衫,留着黑色长发的漂亮女孩。她坐在窗边,时常会看着走廊外发呆,每次下课她朝窗外看着时,刘建华总会装着去上厕所的样子走出教室门,为的就是穿过走廊时能和她四目相对,然后看到窗子里的她对着自己笑,那笑容让他的心脏简直都快要爆炸了。

尽管刘建华因为不错的长相和优异的成绩受到一些女生的青睐,但是他眼中只有那个坐在窗边的女生的笑容,他想占有那个笑容,想让那个女生只对自己一个人笑。可惜的是,因为家里的原因,刘建华觉得他暂时配不上那个笑容,他们三年同学时期走得最近的一次,是那个女孩看到他的桌上放着一本破旧的《月亮与六便士》时,开口问他借书看。

“当然可以,你看多久都行!”刘建华腼腆地对那个女生说,享受着心脏爆炸式的喜悦。

那天放学后,女生把书还给他。刘建华鼓足勇气跟在她的身后,想找个机会亲近她,想跟她好好聊聊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表达的思想。可惜他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看到她坐上了别的男生的自行车后座,一路欢歌笑语地回家了。刘建华远远地看着,一个人暗自神伤。

高考成绩放榜的那天,一切都被班主任言中了,全班果真只有一人考上了本科大学,那个人就是刘建华。刘建华所在的小村庄也轰动了,村子里诞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大学生。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天,来贺喜的乡亲们几乎踏破了他家的门槛,那个暑假,刘建华逢人就被称赞一番,他的父母也在乡亲们面前挺直了腰板。

刘建华选择的是一所知名的师范大学,上了大学后,刘建华发现外面的世界那么大,有那么多的书没有读。从大一开始,除了上课和社团活动之外,刘建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他每天废寝忘食地浏览古今中外的书籍,在宿舍里的墙壁上、在自习室的贴纸上,写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名句。在舍友看傻子一样的目光中,他极有规律地每天清晨起床,去操场上一边跑步一边背书。

顶着校园中获得的众多荣誉和光环,刘建华从师范大学毕业了,他准备去做一个高中老师,他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国家特级教师,让他的思想和学识随着桃李传遍天下。

可是他很快发现因为前些年的大学扩招,每年的全国大学毕业生已达数百万,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文凭已经变得没有那么值钱了。工作并不好找,而且自己学校所在的城市不仅房价涨得惊人,连租房也是一大笔开销,家里并没条件支持自己。刘建华再三思索后,决定先回到家乡贺县,先在县城的高中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存一些积蓄,再考到大城市的学校里来。

毕业后的那个暑假,刘建华回到了贺县,到贺县二中应聘实习教师,很快就全票通过了面试,在校长和主任安排的试讲课中博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贺县二中的李校长麻溜儿地给刘建华递上了一份实习教师签约合同,签约一年,月薪2500元,刘建华不假思索地在合同上签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