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项羽争雄 鸿门宴

现在看来,鸿门宴的故事更像一个传奇。[16]

鸿门在今天陕西省临潼县的境内,北临渭河,南依骊山,原本是一个小村落。如果不是因为两千多年前的那个饭局,这村子恐怕鲜为人知。

其实,项羽原本也没打算请客吃饭。他已经下达命令,要在第二天一早就把刘邦灭了。这是他的真实想法,只不过不该让某个人得到消息。

这个人就是项伯。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也是张良的朋友。当年,项伯犯了杀人罪,是张良救了他。于是,项伯连夜跑到刘邦军营通风报信,以免第二天张良与刘邦同归于尽。

是的,他没打算救刘邦,只想救张良。

张良却不肯独善其身。

这一点,项伯倒也能理解。张良如果不仗义,当年就不会救项伯。项伯既然赞许和感激张良的义气,也就不能不同意张良去打声招呼。不辞而别,总不够意思吧?

结果,是张良把情况全部告诉了刘邦。

刘邦大惊失色。

张良问:沛公当真打算背叛项羽吗?[17]

这句话问得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张良的态度,也决定着刘邦的生死。麻烦在于,刘邦如果认账,就等于坐实了罪名;撒谎,则无法取得张良的信任。

刘邦,该怎么回答?

考验刘邦的时候到了。

幸好刘邦的情商和智商都极高。他很明白,这时最重要的是实话实说。自己诚心诚意,人家才一心一意;自己和盘托出,人家才全力以赴。但,又不能没有退路。

于是刘邦如实回答:确实有个小王八蛋给我出了馊主意,说只要把诸侯挡在关外,我就能在秦称王。

张良松了一口气。

因为误听谗言,顶多算是糊涂虫,总比自作主张处心积虑要谋反的好。这就还有回旋余地。

最重要的,这是实情。

于是张良又问:老实说,沛公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沉默了大半天,然后说:固不能也!

这里的“默然良久”,意味深长。刘邦无力对抗项羽,是明摆着的,为什么要沉默很久呢?盘算?评估?要面子?表示认真?但,默然良久,是真实的。

接着刘邦问:为之奈何?

张良说:也只能请项伯帮忙了。

这时,刘邦再次表现出他的情商和智商之高。他问张良:君与项伯,谁的年纪大?

张良说:项伯年长。

刘邦立即表态:那我就把项伯看作兄长。

显然,这话是说给张良听的,因为刘邦并没有比较自己和项伯的年纪。意思也很清楚,我刘邦和你张良,铁定是兄弟。你张良的哥,就是我刘邦的哥。至于我和项伯谁的年纪大,根本就不重要。

当然,以刘邦的沛公身份,尊项伯为兄,也给足了项伯面子。刘邦不愧危机公关的高手。

项伯也很快被刘邦搞掂。

刘邦说,臣入关中,秋毫不犯。查清吏民户籍,封藏库府财物,就是等待项将军来接收呀!至于派兵把守函谷关,那是防贼,哪里敢背叛项将军呢?

这些话,刘邦说得大言不惭。

没错,一文不取,退出咸阳,还军霸上,都是事实。但真实的原因,只有他和张良心知肚明,而张良是不会点破的。此刻的刘邦,确实应该感谢张良和樊哙。

项伯也全盘接受了刘邦这一套花言巧语。他只是告诫刘邦:明天一定要早早来向项羽谢罪。

刘邦起身致敬说:诺!

第二天刘邦与项羽的见面,气氛非常融洽。刘邦的态度自然是诚恳而谦恭,同时又一副老朋友口气。项羽则已被项伯解除了思想武装,十分宽宏大量。他甚至还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刘邦军中,有人告密。

刘邦记住了这个名字,决定回去跟那家伙算账。

项羽却很释然,也很放松。

实际上,项羽下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就因为有人密报刘邦意欲在秦称王,这才惹得项羽怒火中烧。也就是说,项羽的决定是“激情杀人”,不是“预谋杀人”。现在,项羽既然没了脾气,哪里还有杀意?

于是,项羽请刘邦吃饭。

至此,事情原本已毫无悬念。刘邦和项羽,也大可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谁都没想到,这餐饭并不好吃。

不好吃的原因,在范增。

出土于山东沂南北寨村汉墓,原高118厘米,宽76厘米。上图为项庄舞剑,项伯亦拔剑起舞。下图为范增一手举剑,一手执壶,击破玉斗。对面恭立者为张良。图注据张道一《画像石鉴赏》。

范增是极力主张杀刘邦的。范增早就对项羽说,刘邦其人,原本流氓地痞。他在老家的时候,酒色财气,无所不贪。这次进入咸阳,居然秋毫无犯,这可是想要更大的东西呀!这样能够克制自己的人,岂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