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夷陵之战》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辖有长江南北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为曹操、刘备、孙权三方所瓜分。荆州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基地,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然而孙权一直对刘备不还荆州之事耿耿于怀,终于在公元219年觅得战机,夺回了荆州,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既失荆州又失爱将的刘备当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在公元221年7月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那么,刘备究竟是如何指挥这场战争的呢?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东吴孙权一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为您精彩讲述《易中天品三国之夷陵之战》。
易中天: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永远的失去了荆州。这对于刘备来说,是重大损失,绝不会善罢甘休。荆州丢失以后,关羽被杀以后,按说刘备应该沉下心来总结经验,休养生息,厉兵秣马,这样才能够报仇雪恨。但是他没有,他做了什么呢?急忙称帝。
公元221年4月份,刘备在现在的成都市双流县的武担山即皇帝位,六月份就开始调兵遣将,七月份御驾亲征去打孙权。这个时候,刘备下了一道命令,让张飞赶到江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他汇合。谁知道张飞的军队还没有出发,张飞本人就被部下杀了,而且把张飞的首级送到了孙权那里。张飞的死对于刘备又是一个重大损失,我们知道现在刘备的情况怎么样呢?关羽、张飞、黄忠三个,都已经死了(黄忠是病死的);他的重要谋士庞统,早就不在了;法正,也去世了。战将这边,还有马超、赵云、魏延,谋臣这边只有诸葛亮,魏延和马超要防曹操进攻,在北边。赵云不受信任,为什么赵云不受信任呢?因为赵云不赞成刘备打孙权,赵云出来劝阻刘备说,国贼是曹操,所以我们应该先打曹魏,而不是先打孙吴,而且一旦打下了曹魏,孙吴不在话下。现在我们一旦和孙吴之间展开了战争,那是不可收拾的。刘备不听,不信任他,不让他随行,所以跟着刘备一起去打孙权的,文武两边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人物。所以,刘备这场战争叫做“出师不利,将帅乏人”。
赵云不得随行,诸葛亮要镇守成都,走不开身,那么这样一个情况下,刘备为什么还要坚持打这样一场战争呢?传统的说法是为关羽报仇,哥们义气,但是这种哥们儿义气恐怕是小说家言,并非政治家的真实想法,这一点吕思勉先生也早就提出来反对的意见。实际上在我看来,刘备发动这场战争,有为关羽报仇的成份,不能说没有,这一点,曹魏集团的谋士刘晔,已经指出了。刘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害不报仇这是说不过去的,但不要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刘晔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的整个战略的特征,就是以攻为守,就是他必须打仗,他必须打仗来显示他的实力,而他为什么不打曹魏,要打孙吴呢?吕思勉先生认为,和吕蒙主张不打徐州而打荆州的道理是一样的。说的白一点,“吃柿子捡软的捏”,曹魏不好对付,而孙刘双边都认为对方好对付,所以孙权不打徐州打荆州,刘备也不接受赵云的建议,他也不打曹魏打孙吴。这是第二个原因。那么第三个原因呢?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荆州必须夺回。荆州毕竟是战略要地。那么由于这三个原因,刘备坚持要发动这场战争。
但是即便如此,在我们看来,你要打这一仗是可以的,你可以打得从容一点吧。当时,随刘备出征的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叫做黄权。黄权就建议刘备说,吴军向来就很英勇善战,吴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而我军顺江直下,易进难退。我顺水下去我前进容易,我退回去是很困难的。黄权说,为臣恳请陛下批准做一个先锋探探路,探探对方的虚实,请陛下在大后方坐阵指挥,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刘备不听。不但不听,也不要黄权了,把黄权打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驻防。所以,在这一点上看,刘备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情绪就是两个字“浮躁”。
刘备不顾一切的要发动进攻孙吴的战争,哪怕是在将帅乏人的情况下也要也要御驾亲征,这种要拼命的架势让东吴的孙权也未免有些汗颜。但是在孙权决定在背后向关羽捅刀子的那一刻,早就料到刘备会来进攻,所以夺得荆州之后就在未雨绸缪,积极备战,那么孙权是如何应对这场山雨欲来凤满楼的危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