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陇右争夺战(第2/3页)
大家听完深受感动,一致表示:“愿与明府同生死,绝无二心!”游楚说:“既然如此,我有一个想法。现在我们东面的两个郡已经丢了,敌人马上就来,我们在此坚守,如果朝廷的救兵到了,蜀兵必退去,到时候咱们一郡之人都坚守了大义,人人都将获得奖赏。如果救兵没来,而蜀军攻势又急,你们可以取我的人头去投降,到时候也不算晚!”
于是大家都去守城,蜀军到了,游楚派遣郡政府长史马颙出门设阵,自己站在城上对蜀将说:“你们能断绝秦陇大道,让东来的援军无法到达,只需要一个月,陇西郡的百姓不攻自降,如果做不到,你们只会白费力气!”游楚命马颙鸣鼓出击,魏兵士气高昂,将蜀军打败。
在这场曹魏陇右保卫战中游楚是个立下大功的人,魏明帝后来听说了他的事迹,专门召他到洛阳相见,并任命他为驸马都尉。
再说东边,在这个方向蜀军的行动也不太顺利。
诸葛亮指挥蜀军占领天水郡时,该郡太守马遵正陪同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一行在洛门视察工作。雍州刺史管理的地盘很大,除了关中地区的冯翊郡、京兆尹、扶风郡、北地郡,还有陇右地区的南安、天水、陇西以及广魏、安定等郡,除此之外,武都、阴平两个郡也都归雍州刺史部管辖,只是它们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已被蜀汉控制。
当时郭淮接到报告说天水郡郡治冀县可能已被蜀军占领,现在无法回去,郭淮吃惊地对马遵说:“看来诸葛亮来者不善!”渭水的上游流经天水郡,冀县就在渭水边,洛门在冀县的西边,今甘肃省天水市那时称上邽,是陇右地区一处军事重镇,位置在冀县沿渭河往东。郭淮判断上邽仍在魏军手中,于是决定绕过冀县,连夜回上邽,这个决定遭到了随同郭刺史视察的一名官员的反对。
这名官员对马遵说:“明府应当回冀县!”马遵一听急了:“我不信任你们,你们已经通敌叛国!”双方不欢而散,马太守跑到上邽避难去了。上邽成为天水郡境内魏军集结的一处重地,诸葛亮后来派兵进击上邽,但在郭淮等人的防守下,上邽无法攻克。
劝马太守回冀县的这个人不得不说,因为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姜维。姜维字伯约,他的老家就在冀县,他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羌、戎叛乱,姜冏挺身与乱军作战,不幸战死沙场,姜维因此受赐为中郎。
中郎是天子身边的属官,承担宿卫天子的任务,姜维被授予此职只是一种荣誉,他本人没有到洛阳任职。姜维平时很好学,尤其喜欢郑氏学,也就是当代大学者郑玄开创的学问,但他并不想当一名学者,他有志于功名,好结交江湖朋友,不想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姜维后来担任了本郡上计掾,又被任命为州里的从事,相当于州政府的一名处长,同时他还参与本郡的军事谋划。姜维幼年丧父,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他很孝顺,母亲现在就在冀县,他无论如何不会撇下母亲不管,这是他竭力劝马太守回冀县的主要原因。
马太守走了,姜维仍不死心,他跟其他几位官员一起去追马太守,希望把太守追回来。马太守的马跑得太快,姜维他们一直追到上邽城外也没有追上。这时城门已经关闭了,姜维在外面叫门,里面的人不给开,因为他们不清楚姜维等人是否也参加了叛乱。姜维等人无奈,回到了冀县。
这时蜀军尚未来到,但城里的人已经高度紧张。有一个记载说,姜维等人又在城外叫门,但城门也没开,原因与上面一样,城里的人怀疑他们已经投降了蜀军,姜维等人走投无路,只好投奔了诸葛亮。另一个记载是,冀县城里的官民见姜维回来,把他们迎进了城,这时大家一商议,觉得根本无法自保,一致同意投降蜀军,太守等郡里的主要官员都不在,姜维是目前最重要的官员,大家于是推举他去见诸葛亮。
这次见面改变了姜维的一生,这一年他27岁。诸葛亮见到姜维很高兴,让他回冀县安抚那里的百姓。可姜维还没到冀县时,魏军的增援部队就赶来了,他们重新接收冀县,姜维只得回到诸葛亮那里。
诸葛亮这才有时间跟姜维好好谈谈,姜维世居陇右,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诸葛亮一定有很多事情要了解。经过一番深谈,诸葛亮对这个年轻人有了很高的评价。在诸葛亮看来姜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诸葛亮在写给留府长史张裔以及参军蒋琬的信中说:“姜伯约此人忠于职守,勤于理事,思虑周密,这些都是他的长处,永南、季常等人都不如他,堪称凉州一带的一流人才。”
永南是李邵,曾担任诸葛亮丞相府的西曹掾;季常是马谡的大哥马良,是诸葛亮格外看中的人之一,在诸葛亮眼里他们都不如姜维。诸葛亮任命姜维担任丞相府仓曹掾,很快又提升为奉义将军,并奏请后主封姜维为当阳亭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