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印度新版图

世人皆知,印度次大陆的地图于1947年骤然变换了颜色。那一年,地图上人们熟悉的英属印度帝国清一色大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错综复杂的三色新图案。三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印度联邦(1)、巴基斯坦和缅甸,以本土继任者的面貌登场,接替了过去几百年来地球表面那块惹人注目的红色所代表的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这一点几乎已是常识,但1947年发生的巨大变革带来的种种影响,在次大陆之外,或许就不那么为人熟知了。至少我原本没有意识到,直至我人在印度土地上以后方才有所体会。

新旧地图之间的差别可一言以蔽之:旧地图不像表面看似的那样不合理,而印度联邦、巴基斯坦和缅甸的新地图也不像表面看似的那样合理。

没错,英属印度帝国的旧地图成为文物了。旧地图是化石般的记录,记载了莫卧儿王朝统治败落到英国统治建立那段政权更迭过渡期当中,权力争夺最后阶段的状况。英国统治下的领地和自治的印度土邦之间的分界线属于外交和战争机缘巧合之下的产物。边界划分得极为复杂,产生的行政图和所有的自然分界线都有所交错。行政单位既不符合语言区域,也和经济地区不一致。讲同一种语言的人被分隔在若干不同的行政区域内,反过来,一个管区或者藩邦内又包含若干不同的语言区域。内部边界还穿越了铁路和公路。简而言之,要是当初对待这些旧日英属印度的内部边界也像现在对待新边界那样认真当回事的话,印度次大陆恐怕要窒息而亡了。然而,对于昨日印度而言,万幸的是,过去内部边界无从破坏次大陆至关重要的整体统一,当时致力保障团结一体的各方力量都很强势。印度教和穆斯林的宗教和文化压倒了所有语言和种族上的差异,英国的统治也提供了一些现代的统一力量:共同的军队,共同的行政部门,以英语为形式的通用语,多种交通方式构成的整体网络。英国的统治没有赋予次大陆居民以民族独立的恩惠,但倒是保护他们免受了像东欧和西亚那样为民族独立所付出代价的深重灾难。既然1947年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已经转向了东欧的道路,今天的问题在于:在这条悲剧的道路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会给推动着走多远呢?

英属印度帝国分治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由此产生了新的错综相交的边境,和英国统治时期的内部边界一样相当不合情理,但又比过去那些边界要危害百倍,因为新的疆界不同于旧日边界,已经建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最深受其害的当属旁遮普和孟加拉两个地区。在这里,两个语言区域被新的界线分割开来,不许穿越,这些界线同样也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东孟加拉与其固有的都会加尔各答被隔绝开来,作为少数族群的印度教徒原先经营着东孟加拉商业生活,如今在分界线以西成了难民。至于旁遮普,该省的繁荣富足取决于统一调配的控水系统,结果分治以后就无法实现了。

为了补偿新疆界的不合理之处,印度联邦已经在着手合理划分其内部的边界。在过去这十年中,南方的行政地图已经修正为与当地的语言区域相符了。这一变革始于原马德拉斯管区东北角讲泰卢固语人群的呼吁。他们要求单独成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得拉邦,这项最先提出的要求一经允许,整个南方不可避免地就该进行重组,按照达罗毗荼人四种语言的区域来划分。这样重划行政地图的做法合乎情理,但正如欧洲的悲剧经历所显示的那样,也是一个危险重重的策略。语言民族主义是一股制造分裂、易于引爆的力量,印度的聪明头脑们似乎对此项合理的行政改革的影响存有疑虑。他们怕身为泰米尔人、安得拉人、喀拉拉人或者卡纳拉人的本土意识会严重削弱作为印度人的整体意识,那可是过去共同的印度教文化和致力统一的英国统治所合力培养出来的。东欧的现代历史肯定给印度的这些担心忧虑提供了依据。讲泰卢固语的印度人会不会在马德拉斯变成半个外国人?讲泰米尔语的印度人会不会在班加罗尔变成半个外国人呢?

地图绘制新进程中的关键症结,便是孟买城。由于孟买是印度的经济之都——在印度合二为一的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这座城市的命运走向事关重大。可是如何处理一座大城市呢?城里的劳力是马哈拉施特拉人,而资本掌握在古吉拉特人、帕西人(2)和信德人手中。从地理角度而言,孟买是马哈拉施特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给并入了讲马拉地语的邦——就像马德拉斯被并入了讲泰米尔语的邦那样,那么对孟买经济繁荣所倚赖的非马哈拉施特拉人的少数族群来说,这可是个不祥之兆。古吉拉特人提出变孟买为自治的城市州,自然引起了怒不可遏的马哈拉施特拉人的强烈反对。问题最终的解决之道是,以孟买为基础,将马哈拉施特拉和古吉拉特合并成立一个庞大的邦。这或许是在此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但这个办法又都得罪了马哈拉施特拉人和古吉拉特人;印度行政历史上暴风骤雨般的这一幕显示了在语言分界线上重定行政区域政策的局限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