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万松书院(第2/6页)

在商业上,由于朝廷取消朝贡制度,代以通商贸易,平等交易,各取所需,而且制订了详细的律法,臣依律行事,又得皇上和朝廷的支持,所以没有什么大问题。

杭州居民现在百四十万,每天消耗鸡、猪肉食巨量,已有农户专门饲养,以此为生。官府对此予以保护和鼓励,一旦因瘟病或出售困难造成重大损失时,官府是会予以补给的,以免伤了这些农户的元气。

此外,杭州乃是大阜,人口太过重多,现在城中专门出资雇佣了些无业游民,专司防火、防疫事务,每年尤其是夏季,务必清除城中污垢垃圾,以免产生流病……”

他看了眼正德脸色,见正德笑吟吟地十分高兴,便继续道:“说到工农业,杭州自然是以老虎洞的彩色瓷器、茶叶、丝织、造纸、印刷、水稻、养殖等为主。水稻现在栽种的是皇上亲自恩准引进试种成功的正德稻,此稻种抗旱、抗虫,高产。臣正在号召地方采用移栽法种植。原来的直播法虽然省去了育秧和移栽两个环节,但是如平田整地,苗期防寒保温与保苗,杂草防除,防止倒伏等方面对产量影响较大。现如今采用育秧移栽不但克服了这些问题,而且节省种子、节约肥水,提高产量,最重要的是,不必等上一季稻子成熟,新苗就培育出来,江南稻田可以一年两熟,产量翻番。要是到了闽南,使用此法一年可以三季成熟,百姓获益厚重,皆是皇上之恩呐。”

正德一听眉飞色舞,想不到当初一句话,竟然可以产生这样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来身在上位者还真的时时在意、处处小心,尤其治国柄政,那是万万马虎大意不得呀。

严嵩又道:“至于贫田山田,则栽种易管理且高产的红薯和玉米,军屯田正在整顿,先期全部栽植棉花,这样可以尽快见效,可以卖出大价钱用来安置屯军卫所官兵。”

杨凌插嘴道:“严大人,我在苏州时听说苏州织造的大量丝茧来自杭州农户,你这里可是供应大户,谷公公说你正在改良一些东西,可否详尽说说?”

严嵩喜滋滋说道:“是,臣蒙皇上信任,委以杭州知府的重任,微臣感激涕零,恨不得粉身碎骨以报,是以处处小心,恐让皇上失望。臣是书生出身,可丝织乃是江南根本,关系国计民生,臣可不敢大意。臣不懂农业,便招募能工巧匠进行研究,丝织从养蚕、缫丝到纺织及纺机工具皆有改进。对蚕种的选择,蚕病的防治,桑叶的培植,育蚕的工艺,结茧缫丝的方法与工具,都予以改进,规定了步骤教授予于百姓。至于桑树,我们正在挑选植株进行改良,使之多叶而株矮,采叶多而省工。”

正德皇帝点了点头,微笑道:“甚好,那么杭州尚有什么需要朝廷解决的问题么?朕今日来杭州,正好就近解决。”

严嵩疏朗而直的眉毛一扬,说道:“说到问题倒有一个,臣正想具体上奏,请示皇上。皇上,当今大明造纸业十分发达,以江西铅山石塘镇为例,那里有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两千人。所产惊人。

现在蒸煮纸浆多用石灰,提供了纸浆的质量。纸坊破碎原料多用水碓,提高了功效。所产高中低档各式纸张沿江运下,成本又低廉,纸张多则印刷作坊则随之兴起,杭州城乡现在有大批刻字工人。

刻字工价,每叶两板,每板工银一钱五分。活字印刷,三分银子刻一百字,由于刻字价贱,故印书甚多,私人出资印刷的文人也增多了。

本来这是好事,不过现在书坊出版的不止是十三经、十七史,以至丛书、别集、道藏、词曲等,由于杭州商行众多,消息传播不便,现在有人专门出版事关各行各业消息情形的小册子,纸张粗糙、印刷简陋,只为一时之需。

有时为了招揽买者,还会夹杂一些最近发生的奇闻逸事,坊间故事甚至青楼韵事。此为新生事物,朝廷没有相关律法限制,臣引导管理颇为吃力,是以正想奏请皇上,这种行为是当禁当行?如何管理?”

杨凌微微地笑了起来。造纸业促进刻字业,刻字业促进印刷业,而商业活动的需要又促进两个不同的行业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报业。

报业这个新行业的产生再促进法律的完善。经济影响了政治、法律和文化,政治、法律和文化的完善反过来继续促进经济的发展,彼此环环相扣,不断衍生,而随着它的发展,又会出现什么新的产业呢?

此即谓温水煮青蛙的手段,人文金字塔的理论,终于亲眼看到它的奇妙效果了。如果自己脱离实际,一味操之过急地搞大跃进,还会有亲眼看到这一切的那一天么?

杨凌想到这里忽地想起了一个人,那个被写进诗词唾骂万年的王莽。王莽那厮不会也是穿越的人吧?王莽一登帝王即均分田地于民;废除奴隶买卖;政府控制冶铁和铸钱,防止富商操纵市场;建立国家银行、贫苦百姓可以申请国家贷款,杜绝了高利贷;从皇帝到百官,都实行浮动工资制;王莽厉行惩贪,建立举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