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

追踪李鸿章淮上的发展路线,可以发现,他始终在做这么两件事:头一件是让自己的军事能力迅速成长起来;第二件是东奔西走,寻找一个赏识他能力的人。其人所行所为,于现代人而言心有戚戚焉,这实际上是现代社会最为流行的成功法则三定律。

成功学第一定律:你要行。

成功学第二定律:要有人说你行。

成功学第三定律:说你行的人要行。

成功学三定律

开篇我们说过,李鸿章的自我认知出现了错误。对于社会规则的认知,他出现了错误,对于天地自然规律的认知,又出现了错误。这三个错误,导致了他空怀才情,却处处碰壁。

有关他过低的自我定位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对于社会规则的错误认知,他在老师曾国藩处,也深深地体验到了。那么,这种错误的根源,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李鸿章所犯的这个错误,焦点就在社会规则与自然规律二者的交界上。这个错误,源于他对人生成功的错误认知。

追踪李鸿章淮上的发展路线,可以发现,他始终在做这么两件事:头一件是让自己的军事能力迅速成长起来;第二件是东奔西走,寻找一个赏识他能力的人。其人所行所为,于现代人而言心有戚戚焉,这实际上是现代社会最为流行的成功法则三定律。

成功学第一定律:你要行。

成功学第二定律:要有人说你行。

成功学第三定律:说你行的人要行。

成功学第一定律,说的是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人类社会的竞争激烈而繁复,倘若一个平庸的人得到了高位,这就意味着对公众智力的嘲讽,同样也标志着对社会规则的破坏。所以,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竞争的规则总是强者胜出,在更高的位置上,必然是更有能力的人。

第二定律是说,仅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获得公众的承认。真正的人生悲剧,不是你缺乏能力,而是你的能力不被承认。在这个世界上,空有能力而未获得公众认同的人,远比有能力而走上高位的人要多。如果你缺乏让公众承认你的能力的本事,那么你的人生就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悲剧。

第三定律是说,如果你的能力只有公众的认同而缺乏权威的认可,那就意味着你的崛起对权威构成了挑战。这往往预示着比之于能力未获公众认可更可怕的悲剧,因为权威有着充足的资源可以调度,将你淹没于口水之中,一事无成而徒留笑柄,任人耻笑。

三十三岁时的李鸿章,终于悲哀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之所以那么容易地被从翰林院编修的位置上打回原形,就是因为他在朝中没有靠山。李氏父子双双被逐出京城,更凸显了这种情形的残酷与无奈。

理论上来说,李鸿章投奔老师曾国藩,正印证了这个成功理论:李鸿章本人行,老师曾国藩行,而且曾国藩愿意说他行。何以双方合作到最后,竟然是鸡飞蛋打、分道扬镳呢?

这是因为,曾国藩并不是李鸿章所要寻找的那个说李鸿章行的人。

曾国藩,圣者也,是古往今来难得的公允之士。他对于李鸿章的爱护与栽培之心,是毫无保留的。但问题在于,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不可能以李鸿章为中心,而是以他自己为中心,运筹并把握整个天下的时局。在曾国藩所思考的这个棋局中,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幕府中的任何人,注定了只是枚棋子,是曾国藩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曾国藩是不可能替棋子解决问题的。

那么,谁又是替李鸿章解决问题的人呢?

答案是,洪秀全!

敌人,只有敌人,才有可能为你创造机会。而你的战友和同伴,都是和你争夺机会的人。

所以,除了成功学三定律,还有一个成功原理,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敌人创造机会,同伴争夺机会。

只有当洪秀全制造麻烦之时,李鸿章的机遇才会真正来临。而事实上,洪秀全本人的成功机遇,也是他的敌人送给他的。

敌人给你机会

洪秀全,原名洪火秀,生于1814年,年龄只比李鸿章大九岁。比起二十五岁就高中皇榜的李鸿章来说,洪秀全的运气显然不是太好,他屡试不第,从十三岁考到三十一岁,始终没考出个名堂来。情急之下洪秀全精神崩溃了,患上了严重的精神错乱症,产生了幻听幻觉,狂躁不安,说一些没人能够听懂的奇怪语言。

精神陷入癫狂,思维系统紊乱,导致了洪秀全必须要重新认识自我,弄清楚他是谁。这一认识,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精神错乱的洪秀全,坚定不移地相信,他是上帝耶和华的小儿子,是圣子耶稣的弟弟,是奉了天父之命,下界来宰治万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