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大变局是一种力量,应变也是一种力量

2009年春天,笔者受朋友之邀,准备写一本关于中国发展战略的书,最初只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建国60周年大阅兵应景。那年次贷危机已经波及了日本,日本游纷纷打折促销,于是刚刚动笔,就去日本玩了一趟,没想到这次出行让我改变了写这本书的初衷。

日本,这个经济高度发达的亚洲国家,像动漫作品一般清洁、精致,传统和现代并存,风景让笔者这样的宅男感到平和亲切。但笔者也从没忘掉日本曾经有过的残暴和侵略性——几十年来的宣传令笔者和很多同龄人对日本这个国家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然而到了日本,路边所见却改变了笔者一直以来对日本的纠结。

笔者在日本都市圈之外坐车走了几百公里,经过了十几个大小市町,每个都安安静静,街上没什么人和车,所有的店铺都几乎没有顾客,店铺里中年大叔大婶看着店面。然而却有一种行业生意兴隆,那就是石雕业。每个镇子都有几个石匠铺,院子里摆满了石料,几个大叔弯着腰在挥汗如雨地干活,但不是在雕东西,而是在刻字——墓碑。每个町甚至每个村的石匠铺都不止一家,一般两三家比邻而居,挂着差不多的旗幡,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父亲的几个儿子或者一个师傅的几个徒弟各自开业。在都市之外,日本基本上没什么事情需要排队,没有排队购物,没有排队交钱,没有排队坐车,没有排队买房入学,没有排队挂号取药,唯有下葬进坟这件事需要排队。

拜动漫文化所赐,笔者对日本的基本数据和近现代史有一些概念。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左右,女性多一点,男性少一点,也就是说,现在排队进坟的这代人是1930年前后出生的,他们的人口相对较少,因为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是血汗工厂里的包身工,或者是帝国军队里的炮灰,或者先当血汗工人再当血汗炮灰,为日本帝国财阀和军阀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也耗尽了太多年轻的生命。人口比例最高的战后婴儿潮一代现在还在给别人刻石碑,日本真正的排队进坟的高潮还要到二三十年之后才能到来。

一个正在排队进坟的国家不值得畏惧,即便排队进坟高潮还没到来。让笔者替日本感到窝心的是,这个迅速老龄化的国家竟然同时还拥有1000万20岁以上的专职宅男。和中国宅男不同,日本宅男普遍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没有自己的住宅,没有自己的家庭,最固定的生活伴侣通常是硅橡胶充气娃娃,吃饭靠国家福利和五六十岁的老爸。笔者这一路上随处可见很多日本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个有点像小木屋或者集装箱的地震棚,这种就是很多宅男或者宅女的宅。

造就宅男的原因是日本的畸形经济。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价格暴涨,史称“泡沫经济”,实际上并不是泡沫经济导致了日本地价高企,恰恰相反,是地价飞涨促生了泡沫经济。早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地价就已经涨了很多。从1960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每年增长10%左右,同时日本非农业用地价格上涨了13~14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涨势更猛。就算在房产泡沫已经彻底消灭的今天(土地价格回到1980年),名古屋这种二类城市的房屋均价也有60万日元,合每平方米3万人民币,到了东京,普通住宅10万人民币一平方米是寻常事。为了降低单套价格,常有30甚至2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出售。

地价上涨的速度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炒地皮比造任何东西都赚钱。日本企业虽然有第一流的产品,第一流的质量,第一流的效率,国内又有上千万没工作的宅男宅女,却难以征地扩建厂区,扩大产能。虽然日本人可以靠着精细和坚韧发展出一套“精益制造”生产技术,通过“零库存”节省出仓库,借助高度集成化的机械设备节省出工位,不过工厂就那么大,老爸们不退休,宅男们也进不去多少。

等到日本的50后、60后婴儿潮一代退休的时候,我们的这些日本宅男同龄人已经快40岁了,虽然他们今天可以用动漫、游戏、萌产品填满自己的生活,不过40岁的宝宝又如何能壮士断腕,下到生产线上从头开始学技术、学手艺,又拿什么和我们这些到时候已经默默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几年经验的人竞争?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去日本之前,笔者还以为日本是中国的学习榜样。当怀着一半宅男、一半愤青、一半憧憬、一半嫉恨的心态去看过一趟被神化的“发达国家”之后,我却发现我们已经生活在了一个伟大的国家。靠着这个国家提供的一切,我们已经在开始掌握世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