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内战是平民的苦难,必须和平统一台湾
①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最近出版新书《大江大海1949》,在港台和海外华人地区引起强烈反响。龙应台说,她在此书中,要通过60年前她的家族故事、以及无数个被那场残酷的国共内战“绞肉机”甩出来的个体的生命历程。龙应台说,“我再怎么写,都不能给他们万分之一的温情与正义”。龙应台希望引领读者一同诚实地、认真地重新梳理60年前的这段历史,看见一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重新凝视关于人的尊严以及生命价值,用最谦卑的心,写出跨民族、跨历史、跨省籍的一本书。
当龙应台为收集史料奔走于台湾各个档案馆和台湾国防部各个机构时才发现有关1949年的资料如此之残缺不全。她说;“因为当时是溃散来台,因为是有一个集体战败心理,所以,历史都不是战败者在说,你没有时间,没有心情,也不忍去面对,结果就是,战胜者就会完整地在讲故事,他把你们的故事也讲进去了,所以当你在讲内战历史的时候,几乎都只有大陆的叙述。”
龙应台说,历史不仅仅是胜利者的,她呼吁台湾民众行动起来,把自己、把长辈的经历,把藏在深处的千千万万亡灵的痛苦、伤痛都化成文字,或上网、或出书。不能把历史留给官方来写,那样的话,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边一半对那段历史的叙述,合起来恐怕就是一个完整的谎言。
但无论怎样,作家书写历史的目的,主要是探求真相,总结教训,希望历史的悲剧不要重演。国共3年内战的惨烈,历史学家曾告诉人们,比中国8年抗战都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而3年的内战结果,就是导致大陆和台湾的分裂、对峙60年,台湾有独立之虞。
前30年,大陆主张用武力解放台湾,但由于力有不逮,未能如愿。后30年至今,当局推行和平统一,受到大多数大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摆脱不了30年前的思维习惯,总是叫嚣给“台巴子一点颜色看”,主张武力统一,否则“时不我予”。这部分人,当然一直在和平环境中长大,且一直陶醉在我军“战无不胜”宣传中。殊不知,解放军当年就是要武力解放台湾的,可就是没有打胜仗;他们不知道战争,战争不仅是军人的牺牲,更是平民的灾难。如果,是为了抵制外侮,国人拼死抗争,当然是可歌可泣的,也别无选择;但若自我残杀、兄弟相煎,其惨其烈,又有何意义?!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在网络上,笔者发现,60年前的内战,给无数平民的创伤,至今无法平复(否则,就看不到这样的资料)。即便是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在内战中,平民的性命也是蚁命。网络有评论说,内战中“毫无恻隐之心是毛泽东的最大优势”,并以1948年围攻长春之战为例。
1948年中共打长春时,解放军因强攻不得手,改变围困绝粮的办法,欲迫使长春守敌投降。5月30日,林彪下令“要使长春成为死城!”;守长春的是国民党将领郑洞国,拒绝投降;由于城里50万平民的存粮只能维持到7月底,所以郑将军要平民离城。但毛泽东批准了林彪的作法,“严禁城内百姓出城”;“只有带枪和军用品的人才能放出”;当然这是为了鼓励国民党军人投诚。
毛对林彪说,“郑洞国,人老实,在目前情况下(即老百姓挨饿的情况下)有可能争取起义、投诚”;毛很懂人情,并懂得怎样利用它。不过这次错了,尽管郑洞国内心“极度痛苦、绝望”,却没有想过投降,一直坚持到最后。
围困长春3个月后,林彪向毛报告,“围困已收显著效果,造成市内严重粮荒居民多赖树叶青草充饥,饿毙甚多”;针对郑洞国要老百姓出城的做法,林彪说,“我之对策主要禁止通行,第一线上五十米设一哨兵,并有铁丝网壕沟,严密接合部,消灭间隙,不让难民出来,出来者劝阻回去。此法初期有效,但后来饥饿情况越来越严重,饥民便乘夜或与白昼大批蜂拥而出,经我赶回后,群集于敌我警戒线之中间地带(“卡空”);由此饿毙者甚多,仅城东八里堡一带,死亡即约两千”;林彪还说,“不让饥民出城,已经出来者要堵回去,这对饥民对部队战士,都是很费解释的”;“饥民们成群跪在我哨兵面前央求放行,有的将婴儿小孩丢下就跑,有的持绳在我岗哨前上吊。战士见此惨状心肠顿软,有陪同饥民跪下一道哭的,说是‘上级命令我也无法’。更有将难民偷放过去的。经纠正后,又发现了另一偏向,即打骂捆绑以致开枪射击难民,致引起死亡。”至此,连铁血将军林彪也建议“酌量”分批陆续放出难民。报告上交毛后,没有回音。林彪熟悉毛“默否”的老花样,便自行做主,在9月11日发出命令,“从即日起,阻于市内市外之长难民,即应开始放行。”但是这一指示,只是对共产党有用的人才被放出。某难民回忆道,“我们家是9月16号那天走的,在‘卡空’待一宿就出去了。是托了我老伴的福。他是市立医院X光医生,那边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