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高冈的骄傲

位于大阪的日本知名设计团队“graf”和设计师户田佑希利在2012年9月共同提出了一个创意,就是用黄铜铸造技术生产一些以苹果、洋葱等果蔬为原型的实用小物,尽量逼真地再现原型,同时充分发挥实用功能,这就是他们创作的“cut piece”系列。

“cut piece”系列中的仿真苹果采用1/3个苹果的造型,高8厘米,长和宽各为4.5厘米。120度的开角很容易和打开的书本吻合,所以可以用作镇纸和立体书签。如果你想跟着菜谱学做饭,它就是解放双手的最佳选择。而仿真洋葱做成的是切片形状,高8厘米,长7厘米,厚1厘米,由三个可拆卸的环形物扣在一起组成,像一层层剥落的洋葱瓣一样。这是专门用来做锅垫的,三个不同大小的洋葱瓣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锅子……不过这些小物并不便宜,售价均为10260日元一个(合616元人民币)。

价格如此之高,产品工艺自然是马虎不得的。据“graf”的负责人服部滋树介绍,这些产品都出自富山县高冈的工匠之手。正如景德镇被誉为中国的“瓷都”一样,高冈也以手工铜器闻名日本。高冈生产了日本90%以上的铜器,包括几乎全部的佛具产品。

高冈最早被世人了解是在奈良时代(710~784年),《万叶集》的编纂者之一大伴家持曾在此担任国家官吏,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现在高冈车站还有大伴家持的铜像。到了江户时代,统治者在这里建造了铸造工厂,并招聘来自铸造业发祥地——河内丹南的金森弥右卫门等7名优秀工匠。铸造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高冈也渐渐发展为生产铜器和漆器的工业化城市。一开始,早期的铸造厂只是生产锅、茶具等日用品,以及锄头、铁锹等农业器具。明治时代颁布“废刀令”之后,一些造刀匠失去了工作,不得不加入铜器生产的行业中。这些刀匠有成熟的审美观,在他们的影响下,铸造厂的产品也从日用品发展为美术工艺品。“二战”期间,由于生铜匮乏,高冈开始用铝生产军用飞机零部件,因此在战后,高冈的铝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graf”苹果镇纸与洋葱锅垫

“cut piece”系列仿真苹果

“cut piece”系列洋葱切片

中心市街地、高冈古城公园、金屋町……在高冈的每个街头几乎都可以看到铜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人们心中的高冈地标——高冈大佛。大佛位于JR高冈车站附近,步行10钟就能走到。它与奈良、镰仓大佛并称为日本三大佛像,同时也是指定的城市文化财产。大佛高15.85米,重65吨,无论是锻造还是着色,全部由高冈的工匠们亲手制作,耗时30年才得以完成。所以可以说,高冈大佛集结了高冈铜器工匠的精粹,它既是高冈市的象征,也是市民们的骄傲。

除了铜器、漆器、铝之外,高冈还有许多工厂加工黄铜、锡等金属。比如以前作为高冈铜器分包公司的黄铜制造商“Futagami”和锡加工工厂“能作”至今仍在运营。高冈所有的工厂基本上都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生产过程确实比现代工艺更花费时间,但更能体现工匠的技艺。他们采取分工作业的方式,有专人负责熔铜、炼炉、形状分解以及细部钻刻等,因此一件产品需要经过许多工匠之手才能完成。高冈是一个极具手工制作能量的城市,工匠们虽然分属不同的领域,但都有高涨的制作热情和精湛的技艺,其中60岁以上的资深老工匠占比高达28%。所以在高冈制作出来的每一件工艺品线条都极其优美,完全感受不到金属的坚硬质感。

不过,现在的高冈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20世纪末的泡沫经济影响了日本的各行各业,高冈的工艺品也没能幸免。1990年之后,铜器销售量不断下滑,到了2003年,营业额只达到最高销售纪录的一半。另外,老工匠过多就意味着新鲜血液不足,当地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重复老一辈单调的生活。因此,高冈的存续出现了危机,很多人开始担心这里的未来。

为了振兴高冈的工艺产业,高冈设计工艺中心推出了“传统工艺产业技术人员培养计划”,面向全日本招收想要从事工艺生产行业的人,为他们提供为期一至两年的金工或漆工方面的培训。根据专业和课时的不同,培训费用也不一样,其中课时最多的是为期两年的“基础课程”与“研究课程”,每周四下午6点到9点学习3个小时,一年共上28次课,总学费为36000日元(合2160元人民币),国家还会为他们提供培训补助金。此外,2010年,富山大学和高冈传统产业青年会还联合成立了“创意党”。“创意党”并不是一个党派,而只是一个团体。不过这个团体可谓一个成功的产学合作的案例,富山大学艺术文化学院的学生与高冈工匠一起,使用传统技艺生产有创意的产品。这个团体凝聚了许多热爱工艺的学生,有些人在毕业后就成了高冈的工匠。他们每年会举行一次产品展示会,同时也会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全国其他展会。从1986年开始,高冈每年举办“高冈手工艺品设计大赛”,作为工艺产业新动向的信息基地,面向全国募集作品,展品多达上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