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与组织

瑞士步兵的最基本单位是大约为300人的连,其中250人为主战兵种,其余50人为远射兵种和近身肉搏兵。早期的瑞士步兵主战兵种是戟兵,远程部队为弩兵,近身肉搏部队则按照各自喜好、经济情况选择武器。14世纪后主战兵种为长枪兵,远程部队为弩兵和少量火枪兵,精锐肉搏部队全部是戟兵。由于早期瑞士步兵的主要战场是山地和山地间的小块平原,因此他们在进攻时并非使用方阵,而是采用一种类似于罗马军队战术的三线战术,每一线由一到两个连组成,士兵与士兵之间留有大约一米的空隙,以便让士兵使用武器和让后排的士兵通过。

瑞士步兵的防御战术是很有特色的。一般来说,瑞士军队第一波进攻的对象是敌人投射部队(弓弩手、火枪手、火炮)与步兵,因为瑞士人普遍无甲,又呈密集队形作战,投射兵种对他们有最大的威胁。在击溃敌人的步兵与弓弩手后,往往敌军的指挥官会用骑兵向瑞士人的侧翼或者背后发起逆袭。如果是其他军队,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战局会被逆转,因为在打垮敌人后往往会出现队形散乱,士兵离开自己的位置去俘虏身上搜索战利品的现象。但无论是什么情况下,方阵中的瑞士步兵都不许离开自己的位置,哪怕是追击敌人,否则就要在自己的同乡面前被吊死。

当发现敌人的骑兵出现时,其第一列的指挥官会将用鼓声和旗帜发出信号,让本行列的士兵组成空心方阵,方阵的士兵将自己的长戟放平,阻止敌人的骑兵靠近,少量的弓弩手则躲到空心方阵内部。由于当时西方的骑兵基本都没有骑射手,也拿这种空心方阵没有什么办法。这时后面两列的指挥官则伺机发起进攻,从左右两翼夹击敌军。这种战术在和奥地利的重甲骑兵的交战中屡次奏效。显然,没有远程火力的支援,光凭重甲骑兵已经不可能打败有纪律又坚定战斗意志的步兵了。

到了13世纪末期,奥地利人逐渐摸索出了新的战术,既然己方的步兵无法与瑞士人抗衡,那就让重甲骑士下马组成密集方阵,然后加强大量的弩手。这两者都针对了瑞士步兵的弱点:缺乏盔甲抵御弓弩、惯用长矛长戟的瑞士步兵在与手持双手大剑、战斧的下马骑士近身战中十分不利。

◎ 瑞士长枪兵。

为应对敌人的变化,瑞士人对自己的战术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主力步兵使用长达20英尺的超长枪,组成密集的队形。方阵的前两排到三排士兵有胸甲和头盔,这样直射的弓弩对他们的威胁就降低许多了,而当方阵处于防御状态时,士兵们将长枪拄在地上。长戟兵与弩手混编在方阵前列作为散兵;为了防止敌人用小队下马骑士冲击方阵,在方阵的内部也有小队使用短兵的老兵作预备。

在交战时,瑞士人通常会用弩手与长戟手组成的散兵发起试探性的进攻,而长矛手组成的主力一般则会分散隐蔽在密林或者其他不易被敌军发现的地域。这种技巧十分有效,在许多战役中敌人的将领经常因为没有发现瑞士人的主力部队,而对敌军的数量做出错误的估计。当战役进入了关键时期,指挥官可以发出号令,将长矛军队迅速地完成集中并进入战场。通常情况下,方阵的数量是3个或者更多,各个方阵之间通过鼓声与旗号相互联络,当敌军用骑兵攻击某个方阵的时候,该方阵便立刻组成空心方阵,其余的方阵便会赶来救援。瑞士通过这种办法,解决了步兵方阵侧翼的弱点。当击败了敌军之后,散兵担任追击的任务,方阵的士兵未经允许不得离开自己的岗位。

瑞士人虽然并非职业士兵,但通过从小的训练有非常高的军事素养,下面是一部分基本的训练教范,在作战的时候,鼓手通过鼓声和旗号发出命令,指挥士兵:

持矛动作

右手持矛,将矛垂直立于与右脚趾平行的9英寸远处。左手叉腰,手指向外。

行军动作

右手持矛手指向外。矛身置于肩上,略微左倾。矛端离地18英尺,向后倾斜45度。

垂直提矛动作

右手提矛,左手于腋下处握住矛身,紧贴肩膀。右手换于矛身底端,托住长矛,左手上提至肩高。

端矛动作

从提矛动作开始,右脚平行向后约一脚距离。左手下放至胸部,作为支点。右手握矛端,右臂向身后约10度角倾斜,将矛身向前倾45度。

冲锋动作

从端矛动作开始,双手握矛位置不变,左手抬起12英寸左右,高于肩部。右手向上抬升,使矛身水平朝向正前方。当听到冲锋命令时,前三排从端矛转为冲锋,后排姿态不变,如前排倒下再转入冲锋补上。冲锋时前倾小跑,头向左倾,以免被后排长矛在刺杀时伤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