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跑路
刘表急了找刘备
刘表没有气势汹汹地来攻,而是悄悄地去找寻一个人。刘备。
这时的刘表十二万分地佩服自己,没有对刘备斩草除根。蔡瑁做的事蔡瑁自己担当,他刘表可从来没有对刘备下毒手。
这似乎是首鼠两端的益处。在这个世界上,有一利必有一弊,有一弊则必有一利,谁都不能蔑视我刘表的性格——这是刘表对自己的再认识。
当然刘表能不能认识自己是一回事,他人能不能认识刘表是另一回事。刘表不知道,在刘备身边,有一个人对他的认识可谓透彻之至。
诸葛亮。诸葛亮没有见过刘表其人,但却“认识”了他。他知道刘表在此时派人请刘备过去餐叙究竟意味着什么。
因为见微知著。诸葛亮的见微知著。诸葛亮这个高大的帅哥事实上具备着一般男人不具备的优点——敏感。对世事的敏感。对世事内在联系的敏感。
当刘备差人打探江东消息,得知东吴已攻杀黄祖,现今屯兵柴桑之后,诸葛亮便明白,刘表要着急了。
诸葛亮不仅明白刘表着急了,他还明白刘表着急之后的举动。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可刘表急了,只能找刘备。因为他不是别人,是刘表,和刘备同宗的刘表。一生谨小慎微、首鼠两端的刘表。
果然如是。当诸葛亮陪同刘备参加刘表在荆州举行的餐叙会时,刘表果然向刘备迫切地表达了强强联手的心愿。当然,“强强联手”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些夸张,可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夸张的才是正常的,不夸张反而不正常。
刘备不置可否。事实上这不是刘备的应有反应,而是诸葛亮事前对他的交代在起作用。诸葛亮说,主公啊,如果刘表让您去征讨江东,切不可应允,只说回归新野,整顿军马就可以了。
刘备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有如是安排,但这并不妨碍他依计而行。毕竟诸葛亮是他三顾茅庐请来的高参,如果不照他的计谋行事,那三顾茅庐的意义在哪里呢?
特别是,对刘备来说,人生是需要意义的。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正儿巴经地对待自己的历史,特别是那段三顾茅庐的历史。
因此刘备只能对刘表说抱歉,然后小心谨慎地设问:“今若兴兵南征,倘曹操北来,又当奈何?”
这种问法听上去非常冠冕堂皇,充满了大局观和忧患意识,但是,在刘表听来,所体现出来的意思只有三个字:不真诚。
这不是刘备刘皇叔的行事风格啊,刘皇叔仁义播天下,向来是堵枪眼争先恐后之人。什么时候开始,他玩上心眼了呢?刘表顿感惆怅——看来蔡瑁暗杀事件还是伤了刘备的心,很可能刘备以为他刘表是幕后黑手,这才虚与委蛇……
对待不真诚最好的办法是以诚相待,这似乎是人间的铁律。刘表决定,拿出自己的真诚来。刘表先向刘备解释,我已听说贤弟差点被害之事。这个事情,大逆不道啊,我当即就火了,蔡瑁该死,他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我想斩下蔡瑁的脑袋,献给贤弟,可经不起众人的一再说情,这才姑且饶之,贤弟你可千万别误会我啊,我们同为宗亲,怎么可能下此毒手?
刘表说这话时表情真诚,真诚得催人泪下,让刘备听了,都忍不住为之动容。刘备也顺势下台阶,他甚至设身处地地为蔡瑁的所作所为寻找开脱的理由。刘备是这样说的:这个事情应该非关蔡将军之事,想必是下人所为吧。
说完之后,刘备没再多话。因为他自己突然感觉,这样的理由极不真诚。暗杀之事不是蔡瑁牵头干的话,他的那些手下为什么要拿刘备开刀呢?只不过是安慰之词罢了。
刘表决定继续加重砝码——他要拿出真真诚。
不错,真诚也有真假之分。就像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阴就有阳,有真诚就有伪真诚。而区别真诚与伪真诚的重要标志就要看真诚告白者最终能掏出什么来。
事实上最后的衡量标准还是物质。将事情说得天花乱坠谁都会,重要的是给予。无私的给予。刘表最后的决定是裸捐。刘表说,我年老多病,才干又不如你,贤弟如果来帮我的话,我死之后,你便为荆州之主!
刘表这话说得慷慨激昂,很有将裸捐进行到底的意思。但刘备听了,还是无动于衷。就像当年三让徐州一样,刘备始终以为,主动送上门来的东西,不祥。
刘备甚至还以为,刘表的这番表态其真诚度大可质疑。地球人都知道刘备不受嗟来之食,那么,这个刘表会不会利用他的这一“弱点“做慷慨状,以达成利用刘备为其当炮灰的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