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四十九章 碰撞
公元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晨风从安州城头冷冷的掠过,低矮的城头上面,并没有一兵一卒的踪迹,只有一面禁卫军苍龙军旗在猎猎舞动。
这是一座典型的朝鲜小城,城墙低矮,还颇有颓乩之处。本来这个小城地位就不如何重要,不过是朝鲜咸镜北道所隶属的一个小小县监。朝鲜地方官制,道以下府牧郡县四个单位都是平行的,安州既不靠近中朝边境,又离北朝鲜中枢平壤有点距离,更不是大府大牧,本来就有点无足轻重。
徐一凡介入北朝鲜以来,地方官制大坏,又碰上一次东学党暴乱,地方官早就走避一空,安州早就成了禁卫军军管之地。朝鲜政府连平壤都不敢和徐一凡争,更别说安州这种小城了。
但是现在,安州却成了中日两国各方势力专注之地!
徐一凡将禁卫军后路总基地选择在这里,一是因为这里离东海岸远一些,东海岸直面日本,是别人的天下,要是日军上陆,直扑他后路总基地,那就不好玩儿了。设在西北部靠近黄海的地方,陆上可以摆兵屏障保护。就算鬼子想从西海岸登陆,首先要先打平了北洋水师再说,自己怎么样也有缓冲的时间。
二就是安州这个地方离中朝边境不远不近,太靠近中朝边境了,怕这个后路总基地受到大清其他势力的干扰注意,太离平壤远了,他照应不到。
正因为如此,过去一年,源源不断的物资先到大同江口,一半在平壤卸载,一半顺着大同江往东,剩下一半,或者用朝鲜民夫起旱运送,或者通过大同江和大宁江之间水量并不是很大的小水路转运。安州周围,开辟出了四通八达的便道,周围田野早就给那些络绎不绝的,日日运送物资的朝鲜民夫踩成了白地。在这个小小的县监城所在之地,徐一凡在这里储备了几百万斤的粮食,三百余万发子弹,万余发炮弹,军装器械物资不计其数!城内城外,满是仓库,平民一概迁走。最多的时候驻军有四个营三千多人,靠近海岸的地方修造了严整坚固的工事。这个后路总基地的作用不用说也知道该多么重要。
如果一开始就在平壤会战不利,那么这里就是后退的依托,徐一凡可以利用这里的物资在朝鲜边打边退,步步向中朝边境撤退。如果朝鲜局势能够底定,他回师国内,这里到铁山,小港汊无数,夜间用小船出海,到辽南也不过是一夜的功夫。完全可以从水路补给他回师辽南的陆军部队,现在的海军,还没有夜间巡逻封锁这么大一片海域的技术水平——就算贴着海岸线走,将物资转运到鸭绿江口,也能省下徐一凡多少功夫!
安州如果丢失,后果是灾难性的。从全局来说,徐一凡就彻底丧失了在北朝鲜战略机动的余地,只有困守平壤一隅之地,要不给日军包着打,要不就被监视着无力动弹,单单靠平壤物资的陆上追送补给,他的作战半径不过就是几百里的范围。也就等于失去了对整个甲午战局的影响力,那么甲午,最后的结果,还是他曾经读到过的那个甲午!
所以徐一凡一边将聂士成所部派到了慈山,掩护安州东南面,自己在安州靠海一侧修建了防御阵地,配备了相当多的机关枪,两个禁卫军老底子营对日军可能的上陆进行防守。骑兵在平壤到安州之间往来穿梭,随时注意这里动向。
战事一旦开始,局势的变化就让战前最周密的准备成了空文。平壤正面出现战机,有很快歼灭整个第五师团的这个优良态势!打掉一个完整的第五师团,这诱惑力有多大不用说也知道。这种战前辛苦编练出来的常备军,整个日本不过六七个,打掉两三个,日本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而且那个时候第三师团还未曾上陆,放在徐一凡面前的这个各个击破,底定朝鲜战局的机会有如天赐一般,不仅仅是他,包括德国顾问,自己的参谋本部,到禁卫军官兵,谁肯放过?
军学的原理就是争取战场的主动,什么伤亡消耗,都不是根本性的东西,说到底,士兵可以招募训练,军官可以培养,武器可以生产购买,冷酷一点,都是数字而已。可是战场的主动权,却是一旦错过,却再也不会回来!
获得主动权的军队,数量虽少也可以胜利。失去主动权的军队,数量再大也只能被动应付,等着挨打(双方装备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这个诱惑摆在面前,再加上多了聂功亭的一支部队掩护慈山,一万人怎么也能阻挡日军几天,禁卫军上下有志一同,抽调所有能集中的兵力,打掉第五师团!
战场迷雾层层笼罩,双方迅速因应变化,又互相错进错出,都在力争着主动权。第五师团为了荣誉孤军挺进,错判了徐一凡的力量,结果招致歼灭。而第三师团的迅速上陆,并且弄险轻兵挺进,再加上致命的盛军溃败。结果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安州这个要地,突然就敞开在本来看似绝无机会的第三师团面前,而这个时候安州只有两营新兵!而徐一凡匆匆回援的禁卫军主力,在时间上还差了那么致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