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五章 名门世家
朱厚照见此,似乎也有犹豫,一旦叶春秋不是翰林侍学,往后入宫可就没这么方便了,从此之后,他的老窝就是那镇国府,想一想,挺不便的。
不过,他还是乐意,在他看来,叶春秋是自己的兄弟,不过不是宗室,既然不是宗室,自然也就无法封王,若是不能封王,算什么兄弟手足呢?
可是一旦叶春秋不是翰林,那么就不能参加隔三岔五的莛讲,也不能隔三岔五入宫了,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郁闷的事。
他便看向刘健道:“刘师傅意下如何?”
他希望刘健能有个转圜的办法。
刘健便上前道:“刘都御史所言不差,陛下已经昭告天下,虽是叶春秋幸存,可是他立下大功,何况陛下若是食言而肥,天下臣民不免侧目,所以以老臣愚见,叶春秋这镇国公可谓是实至名归,只是……”
他在这里故意地顿了顿,而后才继续道:“镇国新军屡立大功,尤其是这一次,大破贼军,是否也该予以恩赏呢?”
对啊,新军这一次立的功劳绝对是不小的,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可这该如何是好呢?
朱厚照道:“愿闻刘师傅高见。”
刘健便道:“此前就有先例,立功的镇国新军,可赐予功名,那些新兵,都赐个生员吧,可是此前的生员再有什么恩荣,只怕要另行斟酌了,这事儿……不急。”
刘健抿嘴笑着又道:“至于镇国府的参事王守仁,他亦是屡立奇功,难道不该给个名分吗?依着臣看,既然镇国新军中生员诸多,自然免不了要设立讲官,不如就让叶春秋罢去侍学之职,封为镇国府提都督,王守仁为镇国府学正,如何?”
一时间,整个殿中又议论纷纷起来。
刘健说的倒是没错的,在大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需要进行管理的,就好像在国子监里,会有专门的国子监祭酒,会有学正,会有博士,而在各省则有提学都督,府里会有学正,县里也有教谕一样的道理。
这功名,你赐给了人家,当然要进行管理,这即是所谓的学政。
现在镇国新军也是一样,一个镇国新军里这么多的生员,你总不能撒手不管吧,可镇国新军的体系和其他的学政体系又有一些特殊性,因为人家主要的任务是操练,是上阵,真正适用的是军规,而不是学规,学政既然管不了,那么索性就让镇国公兼任学官,以叶春秋的学问,足以担当了,至于王守仁,资历上也足够成为学正。
你看,问题解决了,这个学官的体系是在镇国府里的,是镇国府的官职,就好像王府里的长史一样,可是不管怎么说,牵涉到了学政,那么理所应当,也还是清流的身份,大明的学官其实还是很吃香的,比如筳讲,除了翰林之外,学官也要参加。
刘健终究还是存着私心,他想拐弯抹角地将叶春秋纳入官僚的体系之内,无论怎么说,此人是状元,若是当真弃文从戎,不免有些可惜。
这等于是设立了一个模糊的地带,你说这个提学都督是学官嘛,它又不是,它属于镇国府的系统,你说他是镇国府的武职系统嘛,可它又和学政沾亲带故,在大明,但凡是沾了一个学字,就属于圣人门下的事了,可以归入教化系统,跟教化沾边的人,不是清流也是清流。
朱厚照颌首,显得十分满意,随即道:“既如此……”
“陛下。”此时倒是有人急了,却是兵部侍郎杨坚站出来:“陛下,既然叶春秋为镇国公,这镇国新军毕竟战力强大,是否将其归纳入五军营……”
真正的问题来了,镇国公原先是朱厚照的,所以镇国新军理应属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性质大抵和勇士营差不多,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既然镇国公已经换了人,这镇国新军岂不是成了镇国公的私兵?这显然是兵部不能接受的。
所以,现在终于有人开始讨论镇国新军的归属问题了。
关乎于这个问题,满殿又陷入了沉默。
倒是这时候,站在朱厚照身边的刘瑾却是突然发话了:“奴婢有句话,本是不该说的。”
刘瑾按理,是没有资格在这里建言,可是他毕竟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却听他笑吟吟地道:“只是奴婢想问一问,这镇国新军每月军费几何?”
满殿的人大眼瞪小眼起来,那兵部的侍郎一时也是愕然。
叶春秋听到有人想将镇国新军纳入五军营,心里不禁有些不喜,无论怎么说,这镇国新军是自己带出来的,算是自己的孩子,现在要分出去,就因为自己成了镇国公,不免有所遗憾。
可是他万万想不到,刘瑾这个时候要横插一竿子,也不知这刘瑾葫芦里卖什么药,却是道:“而今镇国新军有六百之众,每月从装备的保养,到操练和给养,一月下来,大致靡费白银五万两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