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两赵之争

这时赵光义的心腹——晋王府管家走进书房,恭敬向赵光义行礼,然后说道:“王爷,密信已经送到御史中丞王大人那里。”

赵光义喝了一口茶,说道:“没有让人看见你吧?”

管家立即说道:“王爷放心,除了王大人之外,没有人知道这封密信的存在。”

赵光义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说道:“很好!你下去领上一百贯的赏钱,然后请王先生过来。”

管家心中欣喜,恭敬称是,然后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晋王府名为年初时新来的幕僚王先生,实为圣堂四长老王诸同便来到了赵光义书房。

王诸同是圣堂七宗王姓中太原王氏当代家主,传自汉末,在隋唐时期太原王氏都是贵族中的贵族,出过公侯,更是书香门第。但如今却类似于隐藏世家,在圣堂一直属于实力派,如今却是圣堂大长老玉枫铁杆心腹和盟友。

王诸同进来之后,微微向赵光义一礼,便自顾坐在赵光义对面茶几旁,自有丫鬟上前端上茶水和干果点心。这一幕落在赵光义眼中,心中冷笑,暗道:“小小草民一个,每次见到本王竟然如此托大,等本王坐上那个位置,便将尔等圣堂贼人全部杀光。”

心中这样想着,但赵光义面上却不露丝毫,甚至面带礼贤下士的热情微笑客气回礼。

等丫鬟下去之后,赵光义说道:“以我那哥哥的性格为人和雷厉风行的做事习惯,没有意外的话,明日便会下诏施行广开言路之策。状告赵普各种密信便摆脱王先生一手策划了。”

王诸同说道:“王爷客气了,这等小事以我们圣堂的人力、物力只是小事一桩,并且老夫保证不会让皇帝怀疑到王爷身上。”

……

……

第二日,开封皇宫,例行朝会。

枢密院曹彬和三司使罗公明关于南唐战事进度、粮草等事宜汇报之后,御史中丞王悦风突然出班说道:“陛下,为了使陛下能更多地了解下情,了解朝廷内外、全国各地的种种实情,不再为小人所蒙蔽,为奸人所利用。为了更多地听取臣下的建言,更详尽地了解民情,臣经过数月的深思熟虑,认为陛下应下达诏书,鼓励大臣或草泽之民上书言事,广开言路,并且将其定为一种相对稳定制度。比如,每五日内殿起居,百官依次转对,并须指陈时政得失,朝廷急务,或刑狱冤狱,百姓疾苦,成采访以闻,仍需直书其事,不在广有牵引。事关急切者,许非时诣阙上章,不得须候次对。”

实事上,一直以来,上到朝政得失,中至刑狱冤滥,下至百姓疾苦,赵匡胤都要过问,要掌握,要烂熟于胸。就这一点来说,赵匡胤不愧为一代明君、千古英主。所以,王悦风此言大何赵匡胤心意,略一思索之后,便同意王悦风此言,并且果真如赵光义猜测的那样,雷厉风行的直接下了诏书。具体来说就是为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而建立了转对制度,朝班大臣要依次奏对,各级官府和草民百姓亦可上书言事,指陈朝政得失和权贵大臣们的各种过错。

此诏书一下,数天之内便人言籍籍,署名的、不署名的奏折、书信纷至沓来,最多的时候一天便可收到上百封。

对这些揭发信函,赵匡胤都认真阅示,对揭露出来的许多地方官吏贪赃受贿、横行不法、苛征暴敛、草菅人命等劣迹,均让华夏卫府监察司去查处,一旦罪证属实,即绳之以法,毫不留情。

但是,有一些奏对所揭露的问题,却让宋赵匡胤感到非常不安,处置起来又十分棘手。这些奏对虽然言词闪烁,说得不那么露骨,但是不难猜测,说的都是同一个人——宰相赵普。

但紧接着没过多久,便又出现了不少揭发赵不义的密信。不过比起状告赵普的密信,揭发赵光义的密信就少了太多了。显然赵普一系虽然反应迅速,进行了反制,但比起早有准备,且蓄意而为的赵光义一系还是明显落在了下风。

而这一下,使赵匡胤从中察觉到了一种危险的信号——在开封城里,有两股巨大的派系势力正在悄然崛起,渐渐地浸淫和威胁着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这当然是赵匡胤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但这两股势力的代表者,正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处置起来不能不特别小心。

一股势力的代表人物是权相赵普。赵普从乾德二年任宰相,至今已长达近九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权欲物欲越来越膨胀,专权越来越厉害。许多奏章揭发他嗜财贪贿、假公济私、广蓄家奴等情弊。这些赵匡胤太致都清楚,他自己就曾经亲眼看到十罐瓜子金,对这些不法行为他不想处置过急,还能暂时容忍。

但是,奏书所揭示的另一类问题却不能不引起他的高度注意。有人说,现在宰相赵普权倾朝野,势焰熏灼,门生故吏遍天下,朝中大臣每遇大事,便想方设法走他的门子。对这种专权自重、另立中心的行为,赵匡胤不能视而不见,掉以轻心。但是该怎样处置这位开国元勋,既要不落个“兔死狗烹”的恶名,又能不引起朝野震动,宋赵匡胤为此颇费踌躇。想来想去,还是暂时不动为好,他要等待一个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