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新火铳

张恪在几个心腹手下还有姐夫邓文通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河湾村。一行人距离村子还有两百多步就停了下来,举目看去,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三丈五尺高的城墙,高大坚固,外面贴着一层结实的青砖,城墙的地基用的都是坚硬的石块,美观牢固。城墙上面的垛口整整齐齐,看起来似乎比长城建得还要考究。

绕着城墙是深两丈,宽三丈的护城河。在护城河外面是三道壕沟,已经建好了一道,剩下两道正在施工之中。民夫们光着脊背,喊着响亮的号子,把土挑到远处。

邓文通看着眼前的城墙,忍不住拍手赞叹。

“厉害,真是厉害,城墙怕是比义州卫城还要高大吧?”

“没错!”监督建造的马如峰得意地说道:“义州城说是三丈五,实际上只有三丈二尺出头。河湾村不光高,而且还大,沿河建造,长有三里,宽有二里左右,比起大清堡还要大一倍。我看以后河湾村都不应该叫村子了,应该叫做堡,河湾堡!”

听着马如峰的话,大家伙全都吓傻了,这么大的手笔,大清堡一半的人力和物力都砸在这里,值得吗!

邓文通忍不住质疑道:“永贞,用得着下这么大力气吗?”

“当然!”

张恪微然一笑:“姐夫,河湾村有大用!这里以后就是咱们的兵器作坊,火器,刀剑,盔甲,全都要在这里生产,你说重要不重要?”

张恪说着催马上了一处土丘,登高指点。

“河湾村临河靠山,地势险要。方便防守。我准备在西北的山丘高处再建造两座烽火台,另外在河对岸建造一座小堡,把细河牢牢守住。中间宽阔的河面,正好可以放置水车,有了水车,无论是打制兵器,还是给火铳钻眼,都会加快不少……”

张恪完全是按照军工基地的标准在规划河湾村,防御力量不在话下。除了村子本身之外,还要在城堡四周建造关城。这样差不多能圈出五里长的一截河面。然后在河面上兴建大型水车,一旦运转起来,河湾村的军工生产能力肯定会成倍增长。

光是从军工基地就能看出张恪勃勃野心,试问哪个领兵的武将能有如此的魄力!

大家听完之后,倍感振奋,邓文通作为管钱的账房毫不犹豫地拍着胸脯说道:“永贞,别管花多少钱,我都不会皱眉,保证要把河湾村建好!”

张恪笑道:“难得姐夫大方了。可要做好了准备,进城之后,要是诸位匠师能拿出好东西,我可是许诺了赏银的。一点不能含糊。”

说笑着,一行人走进了河湾村。

走进来一看,大家伙更吃惊了,城中到处都是烟尘滚滚。不停有敲击声音传来。南城是刘铁匠的炼铁作坊,放眼看去,一大排几十个炼铁的炉子。炭火通红,炼铁的工人不停地敲打,搅拌,忙得不可开交。

刘铁匠拿着蒲扇,来回巡视着,小老头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怯懦,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子劲头,眼睛瞪得老大,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

“搅得再快一点,没吃饭吗!干活不知道卖力气,要是着炉钢练不好,就别想着领工钱!”

炼铁工匠吓得浑身一颤,顿时打起了精神。柳木棒不停的在铁水之中搅拌,就好像炒饭一样,也就是所谓的炒钢法。

明朝已经拥有最先进的炼铁流程,而且钢铁产量与质量均为此时代的世界之最。

《天工开物》中的记载,明朝工匠把炼铁炉与炒铁炉串联在一起,让由炼铁炉炼出的生铁液流入炒铁炉,用柳木棍搅拌,使生铁液中的碳氧化,而成熟铁。这种连续生产的工艺,已初具组合化生产的系统思想,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了能耗,适合规模化生产。

《天工开物》里面描述的炒铁炉,实际上就是欧洲人在18世纪下半发明的搅炼炉。差别在于,欧洲的搅炼炉,通常使用熟铁棒或者钢棒搅炼,以烧去生铁中的碳,最后得到低碳熟铁。而中国使用柳木棍搅拌,搅拌的同时也会逐渐烧去柳木棍,这可以往生铁混入碳,或者说减低生铁去碳的速度。

借由这个步骤,熟练的炒铁手比较容易控制成份,可以直接炒出含碳量低于生铁,却高于熟铁的钢来,甚至有机会炒出中碳钢与高碳钢。

看到张恪前来,刘铁匠急忙跑了过来。

“大人!听说又打了胜仗,砍了好几百颗脑袋,真是威风啊!”

张恪笑道:“刘伯伯,弟兄们在前面杀敌,可离不开好武器,离不开铁疙瘩儿。眼下的作坊一天能生产多少钢铁,够不够造武器用的?”

“没问题!”

提到了炼铁,刘铁匠变得神采飞扬,打了一辈子铁,也就这时候才找到了自信。

“大人,炼铁作坊一共有七名匠师,三十名炒铁手,还有二十多名学徒工,每天差不多能炼出一千多斤。一半供应军械作坊,生产刀枪和火铳,剩下的都用来生产锄头铁锹之类的,不光咱们大清堡用,还卖到了马市,广宁就有咱们租下来的铺子,听说开市的时候,蒙古人先跑到咱们的铺子,有多少抢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