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项羽和宋义

什么探路和接应,完全是胡扯。明眼人一看,这路根本就不用探,王离这二十几万人列的队,足可以围成一个大沼泽,五千人往沼泽里探路,这不是找死吗?更何况,王离的军队全是正规军,他们可是长年在大西北击匈奴,修长城,顶着凛冽的大风成长过来的。而陈馀这几万人,不过是临时凑起来的杂军,他们没有太多的骑兵,更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所以陈馀送给张黡这五千兵,说白了不过是五千只羊罢了。以五千只羊去试几十万只狼,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但是,救人心急的张黡和陈泽,哪有空去管那么多,他们就像多年不摸兵的心痒之人,一领到兵就立即拉到战场冲刺。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带走陈馀这五千兵,就像带着五千个肉馒头去打狼,结果路没探到,这两人也统统成了肉馒头被王离的大军吃掉了。

这下轮到陈馀叫麻烦了。这就好像说,张耳骂陈馀是土财主不肯借钱,现在好不容易借了五千大洋让张黡、陈泽带回去,可钱还没到张耳手里,就被秦军抢了去当喝酒钱。到时如果张耳说我不借钱给他,反而把他的人杀掉了,那纵有一千张嘴也说不清了?

怕说不清,那就慢慢说吧。

此时,诸侯们收到张耳的江湖呼救后,纷纷发兵救赵。燕齐两军,包括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一万军队赶往巨鹿。但是,当诸侯们到达巨鹿城外时,全都作壁上观,没有一个敢出手。诸侯们共同的看法是,面对章邯和王离互相倚重的强大秦军,谁先动手谁先死,唯一的办法就是像陈馀所说的,等待机会。

城外的人等待,城内的人也在等待。张耳跑上城去,看到城外的诸侯们都按兵不动,眼泪都急得快要掉下来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你们都说等,到底想等谁呀?

还是让张敖来回答他的亲爹这个问题吧:他们等待的,就是项羽同志。

项羽和宋义

前面我们讲过,章邯干掉项梁后,以为楚国不足忧,所以才放心北上。其实,章邯这步棋是走错了,因为他走的这么一步,楚国元气迅速恢复,并且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两个天下最难对付的人,他们就是项羽和刘邦。

项梁死后,本来属于项氏家族的军权,最先并没有落在项羽手里,也没有落在刘邦那里,而是落在一个徒有虚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项梁扶起来的傀儡——楚怀王。

自古以来,傀儡之所以为傀儡,是因为他身边有强势人物控制,傀儡有继承权,强势人物也有继承权,所以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的傀儡,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这些傀儡中,楚怀王却是个例外,项梁一倒台,他趁项羽羽毛还没有长全,迅速把楚国的大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楚怀王知道,他要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做两件事,一件是打压项羽,千万别让他有所动弹;另外一件就是迅速培养自己的人,建立势力圈子。

事实上,以上两件事,楚怀王都做到了。首先,他召开了一个军事研讨会,决定兵分两路打击秦军,章邯和王离作为秦朝的两支主力军,正在攻打赵国,张耳和赵王歇危在旦夕,所以楚国主力军必须北上;另外一支非主力军向西攻打咸阳,抄掉秦二世老巢。

这是一个完美的军事设想,那么谁能担任这两支抗秦军队的主帅?

关于人选问题,其实楚怀王心里早就有底了,负责北上救赵的大将军是宋义,负责攻打咸阳的是刘邦,项羽的任务就是当宋义副手,随军北上。

宋义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要归功于一个朋友,他就是宋义替项梁出使齐国时,半路上遇见的那个齐国使者。齐使者,尊号高陵君,名显,姓氏已不可考,人称高陵君显。当初章邯袭击项梁前,他在路上听了宋义那番悠着赶路则避祸的高论后,半信半疑地晃悠着到楚国,发现事情果然不出宋义所料,项梁战死,楚军上下一片惊慌,连国都都搬到了彭城。

这个高陵君,或许是宋义救了他一命,又或许是实在佩服宋义之远谋及才干,当他听说楚怀王要选拔楚国的大将军时,立即前往推荐宋义。推销别人当然要懂得打广告,高陵君替宋义向楚怀王打出的广告词是:宋义还没等到双方交战就看到失败的征兆,这才是真正掌握兵法的军事专家,大王想做大事,宋义必能为您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高陵君这广告是吹得够响的,但是人证俱在,你不服还真不行。当楚怀王芈心同志听到高陵君这番话时,他心里就更有数了。宋义曾经是他的人,他们在项梁手下都是被排挤和被控制之物,可谓是同病相怜,如果宋义真如前面所述那么有才,两人联手对付项羽,又能干出一番事业,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