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毕一 四

燕太子丹跟荆珂,就刺杀的细节,进行了一场认真而好笑的谋划。

太子丹说:“足下伪装成使者,劫持秦王政后,逼着他在朝堂上签订条约,返还秦国人侵夺六国诸侯的所有土地,就像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这是刺杀的上上目标。”

我们说,太子丹真是痴人说梦。凭一两个人拎着一柄小匕首进入不测之强秦,就想带着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出来,这个想法实在太折磨我们的想象力了。

当年曹沫劫持齐桓公属于特殊历史情况:当时曹沫用剑逼着齐桓公,要求齐国退还侵占鲁国的“汶阳之田”。齐桓公迫于性命之忧,无奈答应了。会盟结束以后,齐桓公回国,当即就想赖掉汶阳之田不还。当时的管仲持反对意见,认为齐国国力尚弱,又有称霸的想法,必须信守会盟上的承诺,还是把汶阳之田还了吧。

这个故事给我们两个启示,一是齐桓公客观上完全可以不旅行承诺,不还田。二是齐桓公之所以旅行承诺,不是因为当初怕曹沫砍死他,也不是因为怕老天爷劈他失信,而是由于齐国当时尚弱,尚未称霸,迫于国际舆论,怕失去诸侯人心。所以用还田的手段卖乖,虽然失去了土地经济利益,但是收获了很多非经济的政治利益。

世易时移,现今的秦国大不同了。秦国对六国是压倒性优势,不在乎国际舆论,也无所求于六国的支持。即便秦王政被劫持了,答应还地了,秦人事后也绝对不会旅行自己还地的承诺的。

当然,你可以说,荆珂劫持秦王政以后,可以把秦王政的耳朵一直揪着,一直揪到燕国去,扣留下来。然后命令秦国还地,不还地就不放秦王政。这个想法也够荒谬之极,一是当时没有直升飞机,恐怖份子和人质没法坐飞机离开秦国,到燕国。

二是,即便燕国劫持扣留秦王政,秦国也不会还地的。当年楚怀王被劫持到了咸阳,宁可死在那里,也不肯割让汉中之地。秦国人即便牺牲了秦王政,也不会革掉祖宗六代辛苦扩张积累下来的土地。

三是,即便秦国还了地,但目前六国经过与秦人的百年激战,士卒伤亡殆尽,兵力枯竭,是守不住那些被归还的土地的。以秦军的战斗力,转瞬之间就可以又夺了去。

看来,劫持秦王政从技术上到效果上,都不现实。于是燕太子丹也没太指望这个,而是关键提出了下策:当场刺死秦王政。

也许这么做,还能让太子丹爽一把,报掉从前受辱于秦国的一己私怨。

但是,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燕国陪着倒霉,被提前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