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好像每本书都得有个后记,咱不能免俗;好像大多数书的后记都是在感谢,咱更不能免俗。
首先感谢“神”,这本小书终于完成了。做学问是项苦差事,2012年5月份开始,本以为简单的辛苦工作开始了,在激情的作用下,通宵达旦,夜以继日,除了腰酸背疼,毫无惓意。8月15日,因事回徐州老家,带着电脑,带着资料,然而俗事缠身,写作的感觉一去不复返了,着急上火,无济于事。11月,天啊!神啊!主啊!感觉终于找到了,又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写作过程。春天已经到来了,磨了一年的小手术刀终于可以见人了,问题肯定很多,比不了磨了四十多年的《资本论》,更比不了磨了一千六百年的《圣经》。在“速食”的现代社会,也就这样吧。
其次感谢英明神武的各级领导。作为一个有组织的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即使是人迹难觅的寒假校园,办公室里24小时不间断的中央空调,让我这个极怕冷的人在寒冷的冬夜里也可以奋战到凌晨或黎明(但愿不要因此说我是既得利益者);因为写作,生物钟搞乱了,上班时间,可能已经倒在办公室沙发上睡了,敲门也不开,因此也躲开了许多杂务,有组织的人,组织纪律性差了,然而领导却没有给我太多的责备;长期伏案,累得够呛(还好没吐血),但是领导和同志们的丝丝关怀,还是让我感受到了战友之谊。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王宏波老师。一个偶然得到的电话号码,随意地拨了出去,王老师很热情、很诚恳,我将还未完成的书稿发了过去,第二天王老师就给了回复,并提出了出版设想。如此的效率与真诚,让人如沐春风,“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就这样找到了。
对了,还有许多需要感谢的人:孙衍老师、刘飞老师、李珊老师、张津津老师,还有同事周咏樨、吴欣,学生熊云熙,其他人都包括在等等里了吧。
最后,有一点重要的说明:因为并不希望把这本书写成一部枯燥的纯学术作品,所以也导致了自己对某些史实评价得不够准确,有点随意,希望读者批判地吸收,发现那嬉皮笑脸下面严肃的灵魂。水平有限,问题必然很多,也诚恳地希望您给予宝贵的批评,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3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