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乾隆反贪“风暴”

更绝的是甘肃省冒赈的事情爆发,乾隆让李侍尧和阿桂查办此案,用贪官来反贪,乾隆可谓是深谙以毒攻毒之道。李侍尧本身是一个贪官,对于贪官的伎俩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很快就把这个案子办得干净利索,深得乾隆欣赏。正应了那句古老的哲理:“使功不如使过。”

宦海惊魂——大贪官李侍尧逍遥法外之谜

李侍尧案发,和珅审理

乾隆四十五年,清廷发生了一起怪诞的贪污案。这个案子怪就怪在高官李侍尧被人揭发后,经过审理,犯罪证据确凿。刑部三次议定死刑,最终李侍尧却逍遥法外,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官越做越大。更奇的是,那些揭发李侍尧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有的被处死,有的被流放。这个案子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呢?

如果说乾隆纵容贪腐、惩贪不严的话,那不是事实。晚清洋务派学者薛福成评价乾隆是个英明的皇帝,惩贪也非常严,但是越惩治贪污之风越甚。薛福成总结的原因是当时有一种力量迫使人们不得不贪,并不是因为那时人们显得格外贪婪。这种力量,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官场潜规则。

这个李侍尧官职非常高,是云贵总督。李侍尧的家世也非常显赫,祖上是清初的开国功臣李永芳,他的父亲担任过户部尚书。一直以来,李侍尧都很受乾隆的赏识,他是一个办事能力很强的官员。李侍尧的贪心跟能力成正比,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大量收取陋规,聚敛无度。

李侍尧是乾隆一手提拔起来的,先后担任户部尚书、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云贵总督等要职,乾隆三十八年擢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位极人臣。乾隆经常夸奖李侍尧,说他办事能力在督抚中最为出色,并将他和阿桂并称,认为这两人是国家的栋梁支柱。

李侍尧在担任总督期间,虽然受贿不少,但无人敢告发他,可见其“御下有方”。

然而,在乾隆四十四年年底,李侍尧被人捅了出来。绝的是并不是有人故意要告他,只不过是在闲聊时无意提到。透露出这个秘密的是一个叫海宁的官员,他在跟军机处的朋友聊天时,随口谈到了李侍尧贪污索贿之事。

海宁曾经当了一年的云南粮储道,对上司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海宁本人也送过李侍尧两百两黄金作寿礼。海宁并不愿给李侍尧送礼,只是云南的官员都送礼,如果偏偏自己不送,李侍尧会认为这是有心跟自己作对。

当然,海宁所以提到这事,并不是心痛那两百两黄金,也不是要报复李侍尧,他只是聊天时随口说出。然而,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军机大臣和珅知道此事后,找到海宁,详细询问李侍尧贪污之事。海宁知道自己闯祸了,他根本不敢得罪李侍尧,更不敢得罪和珅,没有办法,只好得罪自己,海宁承认自己曾给李侍尧送过两百两黄金,此外一概不知道。

和珅为什么对李侍尧贪污之事这么关心呢?因为和珅跟李侍尧的矛盾很深。本来,一个是封疆大吏,一个是朝中高官,隔那么远,不至于有太多恨啊!可惜,世上的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李侍尧出身显赫,身为封疆大吏又位高权重,所以很看不起出身一般依靠拍马屁在乾隆面前走红的和珅,所以经常不给和珅面子。譬如,朝鲜使臣就曾说过:“李侍尧年老位高,平时把和珅当儿子一样使唤。”

和珅是一个记恨之人,早已对李侍尧恨得咬牙切齿。逮到这个好机会,他能放过吗?

和珅不仅是想报复李侍尧,他也想借着惩治李侍尧上位。当时和珅虽然受宠,毕竟只是一颗政治新星,官职不过是侍郎,在军机处也不是能拍板的人。

心动不如行动,和珅找到乾隆,将李侍尧贪污的事情和盘托出。得知此事,乾隆有些意外,他没想到自己如此信任的人居然会干出这种事情。乾隆亲自找到海宁问话,海宁是个圆滑的人,他避重就轻,说李侍尧办事非常认真。乾隆打断他:“李侍尧有没有贪污?”海宁只好回答说:“李侍尧对下属要求很严,关于他贪污的流言不是没有,但是微臣真的没有见到任何真凭实据。”

看海宁说话模棱两可,乾隆很生气,让军机大臣福隆安严审此案。在刑法的威逼之下,海宁终于说出了实话,将李侍尧的贪污行径全部如实吐出。根据海宁的说法,李侍尧大概贪了两万六千两白银。

李侍尧认罪

看到海宁的供状后,乾隆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往贵州调查李侍尧。在和珅离开京城之前,乾隆下了密旨,让人先将李侍尧暗中监视起来。

李侍尧待在云南,乾隆为什么让他去贵州呢?其实这是乾隆声东击西的策略,防止李侍尧起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