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平存在于天国(第4/10页)

清军将领伊克坦布想阻止众人溃退,却被自己的士兵撞下马来,来不及逃跑就被太平天国的人杀死。

这一战,太平天国赢得很轻松,大家更加信任上帝之子洪秀全。

教主万寿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初十是洪秀全三十八岁生日,就在洪秀全万寿的时候,道光却走完了自己悲催的一生。

洪秀全这次生日对于太平天国的意义非比寻常,这不单是庆祝一个中年人的生日,更是庆祝一股新生势力的崛起。就像一切新生事物一样,这股势力刚刚崛起的时候还没有表现出它的狰狞面目,反而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争权夺利,甚至称得上纪律严明。

拜上帝会的同志们欢聚一堂,庆祝天王的伟大生日。庆典中,洪秀全再次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普照万方的红太阳,杨秀清是圣神风,萧朝贵是雨神,冯云山是云神,韦昌辉是雷神,石达开是电神。总之,这些领导者全都不是凡人,而是天神下凡。如果上帝知道自己跟这些杂牌神混在一起,真不知作何感想。

造神运动就这么如火如荼地搞起来了,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虽然都起于草根,但个个深知造神运动的奥妙。也许正因为他们起于草根,才如此了解造神的必要性。造神与愚民是统治之术的两面,虽然太平天国一再被拔高,但毫无疑问它的本质还是一个封建政权。

也就是在这次庆典上,洪秀全自称太平真主,他的军队称为太平军,正式打出反清大旗。说到太平这个词语我们实在太熟悉了,倒不在于这个词语反映了什么太平的愿望,而是因为它往往跟叛乱联系在一起。东汉的张角创立太平道,拉开黄巾起义的大旗;现在洪秀全创立太平天国意义也是一样的。

在洪秀全之前,没有人把“太平”和“天国”联系在一起,倒是宋太宗赵光义取了个“太平兴国”的年号。宋太宗的本意是消融别人对自己篡位的猜测,洪秀全把“太平”和“天国”搁在一起,是想用西方的矛攻东方的盾,刺穿了清廷,然后重新树立起“东方的盾”。

在庆祝自己万寿的时候,洪秀全发布了五项军纪:

一、绝对服从洪秀全的领导。

二、分立男营女营。

三、对百姓秋毫无犯。

四、所有教众的财产归公家所有。

五、大家齐心合力,打仗时不可以临阵退缩。

洪秀全都已经称王了,咸丰当然不能坐视他壮大,咸丰想启用老辣干练的林则徐。以林则徐的才干能力,镇压一批刚刚兴起的叛乱之众自然不是问题。然而,天不假人意,此时被贬伊犁的林则徐已是一个年迈的老者,当他接到圣旨的时候,心中感激皇恩浩荡。可惜,返京的路上他就病死了,这对林则徐来说多少是幸运的,也免去了后来被戴上镇压农民起义的大帽子的风险。

林则徐既死,咸丰便任命两江总督李星沅接替他。李星沅调动了六省的军队前去进剿,不过人数倒不多,总共才一万多人。咸丰还任命悍将向荣为广西提督,和布政使周天爵一起配合李星沅剿匪。

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双方在大湟江口和牛排岭发生激战,太平军多次搞伏击,击败向荣部队。后来,清军联合作战,逼退太平军。随后,太平军开始了战略转移,移师武宣和象州一带。二月二十八日,洪秀全抵达武宣东乡,在这里完成了太平天国制度建设。

洪秀全自称天王,长子洪天贵为幼天王。洪秀全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觉得儿子洪天贵的名字不够拉风,在后面加了一个“福”字,变成了“洪天贵福”,成就了中国最奇特的名字。如果有人叫洪天贵福,我们一定认为他复姓“洪天”,如果说一个人姓洪,名天贵福,这就相当怪异了,不过洪秀全本就是个不伦不类的人,否则也不会打着上帝的名义造反。

这个洪天贵福据说也是一个有才气的人,写诗很有乃父之风,我们不妨来看看。

投降清朝后,洪天贵福写了这样一首诗:“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意辅清朝。清朝皇帝万万岁,乱臣贼子总难逃。”如果我们从正面去推测的话,唯一的可能是洪天贵福在装疯卖傻,想借此保命。

洪天贵福还写过一首情诗:“哥别妹,妹别哥,别上天,无别魔。瞒天混杂是妖魔,妹大五岁手别摸,妹大九岁远别清。男行女行不同座,妹长成时不相见,遵条福别福江河。”

洪秀全的诗歌遣词造句特别烂,但好歹有一股气势,有那么一点点科举教育遗留下来的古风。洪天贵福写诗除了胡乱遣词造句,则完全是现代派。

未来的继承人确定后,在冯云山的主持下,洪秀全把军队分为五支,分别为:中军、前军、后军、右军和左军。杨秀清担任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洪秀全也看过《三国演义》,深知军师的重要性,洪秀全一下拜了四个军师,还是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