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江都兵变
郁闷的杨广
杨广对于自己的死,可能早有预料。
自从到了江都后,杨广变得愈加颓废,常常对着镜子欣赏自己。
不可否认,杨广是个美男子,但是一想到自己如此艰难的处境,杨广的脸上愈发显得憔悴。
每次一边欣赏镜子里的自己,一边对他的皇后萧氏说:“这么好的脑袋,你猜谁最终能把他砍去呢?”
这样一来,把萧皇后吓得心惊肉跳,问杨广为什么要这样说,杨广每次都是脸上闪过一丝冷笑,然后阴冷地说一句:“无论贵贱只要快乐就好,有什么可以忧伤的呢。”
虽然史书上没有杨广得神经病的记载,但从杨广的这些言行来分析,当时杨广可能已经患上了神经病,至少是间歇性神经病,而他得这种病八成是被吓出来的。
杨广的精神出了问题,但还不至于神经得一塌糊涂,也许他早就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但他还是经常安慰自己,他经常对萧皇后说:“现在很多人想篡夺我的帝位,即使他们成功了,我也会像陈后主一样,被封为长乐公(陈后主投降后受封的官爵),到时咱们还不是照样吃喝玩乐。”
记得有个成语叫掩耳盗铃,人有时就是喜欢自己骗自己。
但是帝王也是人,人的情感很复杂,正常情况下,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人们依旧会选择生———人之本能。只是有些时候,生与死的选择权利,不在我们手中。
现在李密把洛阳围得水泄不通,李渊又占领了长安,杨广觉得无论是洛阳还是长安恐怕都回不去了。于是他想把国都迁到丹阳(今南京),打算偏安江南一隅,寻求日后东山再起。可是杨广的这个打算,却遭到了部分大臣的反对。
第一个反对的人是右后卫大将军李才。
他的理由是:皇帝应该有皇帝的威严,现在盗贼四起,皇帝就应该有平定盗贼统一天下的信心,岂能总想着偏安一隅,简直有损隋朝皇家的威严。
这个理由,表面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没有用。天下这么乱,杨广比谁都着急,隋朝是他们老杨家的,他又何尝不想重振隋朝的皇家威严,只是现在杨广实在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这个理由一说出来,杨广差点一口唾沫啐在李才的脸上。没用的东西,我天天养着你,难道就是为了让你关键时刻揭我的伤疤吗?
要我说,李才这是自讨没趣。
第二个反对的人是门下录事李桐客。他的理由,确实是相当客观的,而且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意愿。
李桐客认为,江东气候潮湿,环境恶劣,面积狭小,恐怕养不了这么多人,老百姓会负担不起,到时还会有人造反,何况周围还有李子通、杜伏威等贼军。
但是李桐客最担心的是,禁军当中有很多关中人,如果长期不回关中,恐怕士兵会思乡,到时出现大批士兵逃亡,情况可就不妙了。所以,皇上应该打回关中。
这个理由很关键,因为他说出了禁军士兵们的心声。
但是我认为,李桐客的这个理由比李才的理由更加让杨广难以接受,杨广对李才最多也就是啐口唾沫,但是对李桐客却起了杀机。
为什么?因为你的话动摇了军心。这个人绝对不能留,但是人家说的话句句在理,你能怎么办?
杨广当然有办法,暗中指使御史弹劾李桐客,理由是诽谤朝政。借着这个理由,杨广将李桐客下入大狱。但是,李桐客的话却迅速在禁军中传开,禁军的士兵们思乡的情绪更加严重。
不久,禁卫军中郎将窦贤就带着一帮人集体逃跑,虽然没跑多远,就被缉拿而回,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如果不严加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杨广下令,今后凡私自逃跑者,只要抓到一律格杀勿论!并且命令自己最信任的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禁军,驻扎在东城外,防止有人再次逃跑。
杨广的安排很周密,自己的人率领军队驻扎在逃跑的必经之路。看来这一次不会再有人逃跑了。
但是,如果司马德戡想要逃跑怎么办?这怎么可能呢?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杨广什么都想到了,他只疏漏了一点,司马德戡也是关中人。仅仅是一个很小的疏漏,却是致命的。
虽然我是你的嫡系,但是我更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婆孩子。为了和家人相聚,为了那份亲情,现在的一切都不再重要。所以,司马德戡决定出手对付杨广。
司马德戡的算盘
司马德戡虽然是杨广的亲信,但却是个危险人物。这个人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埋在杨广的身边,只要有人引爆,随时都会爆炸。现在杨广自己一不小心设定了这颗定时炸弹,只要时间一到,杨广将被炸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