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二次围剿
被忽视的人
刘黑闼北逃突厥,最受牵连的当属徐园朗。
这位糊里糊涂被拉下水的仁兄,在知道刘黑闼逃跑后,当即差点晕了过去。
兄弟你实在是不够意思啊。逃跑不要紧,提前报个信啊。
徐园朗现在的处境相当尴尬。
接着投降吗?要知道“狼来了”只能喊一次!将对抗唐朝进行到底吗?说实话,徐园朗实在没有这个实力。但是徐园朗明白一个道理:造反这条路,走上了就不能再回头。所以,权衡再三,徐园朗决定将造反事业进行到底。
这是个果断的决定,也是个自寻死路的决定。
四月八日,李世民在短暂地离开河北前线、回长安汇报战果后,率军在黎阳集结,直趋济阴,目标直指徐园朗。
在李世民看来,失去刘黑闼的支持,徐园朗纯粹是螳臂挡车。现在趁着徐园朗惊魂未定,李世民准备开动唐朝这辆隆隆的战车,碾死这只不识时务的“螳螂”。
在唐军的大举进攻下,徐园朗节节败退,李世民连克十余城,彻底让徐园朗成了惊弓之鸟。
在这一战中,李世民还有个意外的收获,由于唐军声势浩大,不仅让徐园朗仅有招架之功,而且威震淮、泗地区,有一个人表示归降唐朝。
这个人就是杜伏威。
到现在为止,由于角色太多,所以我们先让这位仁兄和大家打个招呼,关于他的事情,我在后边会详细说明。
李世民一鼓作气,最后打得徐园朗只剩下一座城———兖州。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头了。用这句话来形容徐园朗的现状,一点不过。就在李世民准备最后解决徐园朗时,朝廷的一张诏书,递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秦王劳师远征,不辞辛苦,今全境悉数平定,归京听候封赏!”
很明显,朝廷一直没有放松对李世民的警惕,现在全国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所以李世民同学,你也该回家了吧。
没办法,诏书就是命令。李世民不得已将围攻徐园朗的任务,交给了淮安王李神通和大将李世,自己带领本部兵马返回了长安。
对于李世民来讲,这也是个好事,早日回到长安,至少可以了解朝廷的动态,最重要的是了解太子李建成的动向。所以,对于诏书中的命令,李世民丝毫没有犹豫。但是,所有的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个人的存在。这个人就是刘黑闼。
刘黑闼虽然失败了,但是并没有彻底完蛋。而且,生性好勇斗狠的刘黑闼是不会甘心就此消沉下去的。在北逃突厥的两个月后,刘黑闼充分发挥他外交的才能,引来突厥的骑兵南下,继续和唐朝作对。
我胡汉三回来了!
一般说来,还乡团都是要做些坏事的,刘黑闼做的不能说是坏事,但是对于唐朝来讲,却是一件很头痛的事———边境骚扰。
武德五年(622)四月二十一日,刘黑闼开始了第一波攻击,首战大获全胜。唐将并州总管李大恩战败被杀。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其实,李大恩的死归根到底是内部原因。
就在李世民和刘黑闼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驻守并州的李大恩忽然探听到一个重要的消息———突厥发生饥荒。而当时马邑正被突厥占领,代替突厥人驻守马邑的是一个叫苑君璋的人。
苑君璋本来是刘武周的手下,刘武周死后,被突厥封为大行台,在突厥人的支持下,进犯代州(今山西代县),被唐军击退。
武德三年(620),苑君璋卷土重来,攻陷了马邑,并以马邑为根据地准备建立割据政权。可是苑君璋的手下都是中原人,这些人大都思念家乡,对突厥人基本上没什么好感,所以经常劝他脱离突厥,投降唐朝。但是很长时间以来,苑君璋依靠突厥人才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拿了人家的钱财就要替人家消灾。
吃了人家突厥的,就得替人家当炮灰。所以无论手下人如何磨嘴皮子,苑君璋就是雷打不动。一来二去,手下有很多人开始离他而去,渐渐地,苑君璋势力大大减弱。
这一次,李大恩探听到突厥发生饥荒,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夺回马邑的机会。但是,李大恩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兵少。所以,他当即将这个消息上报给了李渊,希望朝廷能够派兵增援自己,趁着突厥发生饥荒,全力夺回本属于唐朝的地盘———马邑。
很快,这个计划得到了李渊的批准,而且为了支援李大恩,李渊特意派典内少监独孤晟率军协同进击马邑。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计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如果就此进行下去,夺回马邑当在情理之中。坏事就坏在这个独孤晟的身上。
本来双方约好在马邑会师的时间,李大恩按照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了马邑的外围,但是独孤晟却拖泥带水,没有按时到达。李大恩知道凭着自己手中这点人,要想攻下马邑纯粹是扯淡,无奈之下只能暂时撤退到新城,等待独孤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