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鲁桂二使

宋太祖以武将身份黄袍加身,得大位之后,随杯酒释兵权,明成祖皇帝,以强藩而得帝位,自此开始限制宗藩。

从成祖之后,大明宗室基本不再掌握权利,连出城都要先给知县打个报告,可是眼下南明内部却诞生了两个足以威胁帝位的大藩。

此时隆武朝廷吸取了“唐鲁之争”的教训,开始寻求与两大强藩的共存,于是在迁入广州之后,派遣使者联络两藩,共议大事。

眼下新年将近,鲁藩与桂藩也知隆武朝廷势大,而且三者之间也确实须要达成一些共识,避免重蹈浙东和福建的覆辙,所以借着新年的关系,一来拜见隆武缓和关系,二来确定各自的利益。

使者到来,隆武帝作为天子,自然不能去与两个宗藩的使者谈判,王彦明白这一点,遂即吩咐李过严防李成栋,便快马赶回广州。

到了广州城,王彦便先去行宫,内侍将他带到殿外,隆武帝于殿内负手来回踱步,殿内烛火将他日益苍老的身影拉得老长。

这时他听了内侍禀报,回到大位上坐好,然后吩咐内侍招王彦入殿。

“臣拜见陛下~”

即是要与鲁桂二藩谈判,那王彦就必须要知道皇帝的底线,所以才连夜入宫拜见。

“爱卿平身。”隆武帝一抬手,然后说道:“鲁桂二王的使者到广州已有几日,朕一直未见就是等卿家回来。”

“谢陛下。”王彦站起身来行礼道:“臣闻鲁王所派者,乃右佥都御史张煌言,桂王所派者,乃大学士瞿式耜,此二人在鲁桂二藩之中都是说得上话的重臣,臣看二藩亦有商谈之意,臣以为这是搁置我朝内部矛盾,一致抗清的绝佳时机,只是臣不知,这次商议,朝廷的底线在哪里,还请陛下明示。”

隆武帝这几日已经想了许多,他沉呤片刻,说道:“今二王虽无藩镇之名,然而实际上无论官员任命,还是赋税收取,皆不上报朝廷,全由二藩自主,已然成为国中之国。这种情况,既然短期内朝廷无法转变,那爱卿只需守住三点,第一,承认朕为大明天子,二王绝对不能称帝,第二,双方之间不能相互攻击,第三,不能对各自的大臣许官拉拢。”

隆武的意见,其实大都是王彦之前的谏言,这也是隆武要等王彦,而不是直接让左懋第谈判的原因。

此三点,第一是确保南明内部在名义上达成共识,将隆武尊为共主,承认他皇位的合法性,弥补他血统上的不足,使大明不至于分裂。第二点,则是避免冲突,使得三方能一至对外。第三点,则是吸取“唐鲁之争”时,相互挖墙角,乱许官爵,造成官制的混乱,以及使朝臣人心不稳的惨痛教训。

王彦点点,“臣明白了~”

“这次商谈,就由爱卿与左阁老一起决断,苏卿对于鲁桂二藩,态度太过强硬,朕已经将他支往澳门与佛朗机人商议对抗荷兰人的事宜,爱卿要尽快把这件事落实下来。”隆武说完,遂即挥手道:“爱卿一路也十分辛苦,朕还有奏折要看,便不再多说,爱卿退下吧~”

王彦与苏观生治理粤地,海贸通商,基本与葡萄牙人合作,但荷兰人始终想要垄断对华贸易,只是王彦与郑氏和解之后,他们没有胆量挑战大明。

郑芝龙降清之后,在东海和南海上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原本的远东海上霸主郑氏,一下土崩瓦解,郑氏势力分裂,虽说郑成功继承了郑氏的部分基业,但他此时的重心在对抗清廷上,荷兰人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舰船频繁驶入南海,劫掠了数艘大明的商船,想要迫使大明与其贸易。

这种事情,大明自然不能容忍,隆武就正好借机将苏观生支开,以免他影响与桂鲁二藩的商谈。

这时王彦看见皇帝已经拿起奏折,凑到烛火下眯眼观看,遂即行一礼,“陛下也要注意龙体~”说完,就恭敬的退出了大殿。

张煌言与王彦一样,都是崇祯朝的举人,而且两人身上还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不及而立之年,就被委以重任。

清军攻入江南之时,二十五岁的张煌言,挺身而出,投笔从戎,成为鲁王麾下的重臣。

次日清晨,王彦先与左懋第汇合,然后让人去请张煌言与瞿式耜,为了防止二藩串通一气,所以两人分别被安排在东、西两个驿馆。

朝廷六部刚刚重建,全部挤在原来的巡抚衙门里,王彦与左懋第没有进去,而是站在外面交谈。

不多时,住在东边驿馆的张煌言先到,他下了马车,远远看见两名绯袍大员,却并不认识,但这时车里又下来一人,见了两人却急步上前行礼道:“晚生,拜见楚国公,左阁老。”

王彦见来人,顿时一喜,惊道:“小隐怎会在此?”

来人正式夏完淳,昔日江左少年,现今虽然仍然未及弱冠,但却完全不见稚气,已然长成了个男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