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南下大道

春风迎面吹在脸上,没有丝毫的凉意,带着清新的草木气息。春天来了,如同大花园一般的洛阳城到处都是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赏花而回的徐平看着路两边,见依然还是有些冷清,对杨告道:“天气暖起来了,市面上怎么也没见热闹?反倒比冬天的时候还差了些。”

杨告笑道:“那是自然,年前可是有几万京东灾民在城里呢!现在那些人大多跟着王拱辰去了营田务,剩下不足万人,也被都漕安排到了城外去,哪里还有那般热闹。”

这倒是实情,到了春天忙耕种的时候,王拱辰早早就把人都接走了,他那里可是一刻都耽搁不得。农业不比其他,一过了季节,就要荒废一年。留在洛阳的,也都编进了各个新建的场务,因为要挨着水渠,自然都是在城外。至于洛阳的本地人,一年又能增加多少?

有地的地方没有人,有人的地方没有地,这个年代还真是难两全其美。

回到转运司衙门,早有公吏上来禀报:“都漕,现有唐州方城知县李觏,有事禀报!”

徐平听了,忙让公吏把李觏带到自己长官厅的会客花厅,又对杨告道:“这个李觏不比别人,与我多年相识,不必拘礼,我们就不回去换公服了。”

说完,与杨告一起到了小花厅。两人刚刚坐好,李觏便由公吏带着,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向两人见礼。徐平让李觏坐下,吩咐公吏上了茶来。

喝过了茶,李觏拱手:“都漕、副使,下官前些日子得了整修由河南府到邓州道路的差事,最近有了些眉目,特来禀报。”

徐平笑道:“刚才回来的路上,我还跟杨副使说起此事呢。现在正是春忙时节,虽然不能征发差役,但还有厢军可用,能做的事情不妨先做起来。”

“都漕说的对,下官前些日子去鲁山和南阳两县,他们也都说这个时节民间不宜征发徭役,无论如何要等上一两个月。依下官的意思,那一段的道路先放一放。”

河南府到邓州的南下大道并不走方城,而是过了汝州之后到鲁山县,过三鸦口走鲁山关到南阳县,这也是江汉一带勾通中原的古道,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逐鹿中原的要地。之所以派不在沿途的李觏去主持,一个是为了不过多考虑地方利益,更好一协调,再一个也是徐平给李觏展示自己的机会。知州的独立性强,而且地位高职权较大,转运使司是不好随便调派的,通判和知县用起来就相对容易。

听了李觏的话,徐平想了一会道:“也不能全部放下,沿线的徭役可以先不征发,但要派桥道厢军去先把道路勘查好。包括路线,要用的人力物力,都先要有规程。过不了多少日子就要发桃花水,虽然北方雨水不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早做准备总是好的。”

李觏应诺,把事情记了下来。现在能够动用的厢军,除了鲁芳手下的桥道厢军,还有每州都有的壮城、牢城等指挥。壮城是专门修筑、维护城墙的,牢城自然就是配军,别的州军发配来的囚犯,也是平常人口中的“贼配军”。因为只有牢城厢军是充军发配来的,每州都有,算是固定编制,其他的无论禁军厢军都不属于“贼配军”的范畴。

这些人力,如果安排好了,先把路线勘查清楚,得出大致的劳动量还能做到。

说过这些,徐平又道:“西京城周围,新安到渑池间多煤矿,采了可以沿谷水而下,顺水路运到城里来。惟一就是缺铁,近一些出铁较多的,只有汝州的宝丰,先前建的铸小铁钱的钱监也在那里。鲁山到南阳的道路可以暂时先放一放,洛阳到宝丰一段却必须尽快修筑起来。新的场务不管用多少,总是缺不了铁的,不能耽误了。”李觏应诺,仔细记下。这一段相对山都不高大,沿途人口也密集,驻军也多,人力还算充足,提前开工是可以的。

徐平对杨告道:“先秦之时,自管仲为相,齐国富甲天下。因为其不仅有盐铁之利,更重要的是货殖四方,聚天下之财。惟有道路修通,商贾来往方便,互通有无,才能真正聚起财来。如果天下百姓,仅仅是自耕自食,家无余财,这道路便就没有用处。但那样天下能称富足吗?最少最少,除了税算田租,还要种三年有一年积蓄,才能抗得到天灾。而一旦有了剩余,便就要互通有无。不然再是有用的东西,找不到人使用,最后无非是朽烂不堪用,有等于无了。我们在洛阳城建新场务,通四方的道路便就马虎不得,不然的话我们东西造出来,却不能运出去卖掉,新场务又有什么用?”

杨告道:“都漕说得是,没有道路,一切终究是无用。现在有洛河汴河通京师,有黄河通关中,惟一缺的就是南下大道,李知县担子着实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