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权倾 第一百三十七章 配刃(第4/4页)

海陵王看不到淮东隐藏在背后的虚实,但沈戎的眼睛很尖锐。很可惜,淮东的安排也叫沈戎难以提出反对意见来——太后及海陵王在江宁能用的人手太少了。有些位子一定要紧急去填满,才能让局势安定下来,太后与海陵王没有能用的人手,自然无法阻拦淮东安排自己的人手。

※※※※※※※※※※※※※※※※

战事虽短暂,但给民众带来的痛苦是深刻的,痛彻心扉的,旧日在猝然间搅得面目全非,想要恢复正常却是极困难的。

数十万流民且不说,就是江宁城里十五六万的城坊户,七八十万口人,每天所消耗的米、炭等物资都是天文数字。这几天来,淮东军控制江宁城,林缚下令在城内外各设开设粥场六十余处,每天从淮东军补给里挤出三千石米粮以济饥民,但江宁城在收复后短短三四天时间里,粮价还是飞速上涨到十两银子一石糙米的程度。

江宁城在寒冬对石炭的消耗也是极大,淮东在此之前虽然有所准备,但当世极少有官员能够将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管理得妥妥当当。

淮东的物资供应虽然要保证进入江宁外围近十万兵马的补给,还要有剩余能挤出来供应江宁城——林缚命令淮东军强撑了几天,接下来就要由江宁府接手这一摊子事情。

江宁城里上百万口饥民、难民在,稍松懈片刻,便可能是成百上千人的死难。张玉伯直接去接手这个烂摊子,也才更深刻的知道其中的难处,以及奢家的狠辣。

江宁城十数万户,七八十万口的城坊户,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物资,相当比例都由江宁下属诸县以及周边的徽州、池州、丹阳等府县供应。米粮有所不足,也多从扬子江上游荆湖、湘潭等地补充。

鱼米之乡的环太湖诸府县,一是受战事摧残也严重,二是这些地方早就从传统的粮食输出地变成丝织产业,以海虞县为例,近半土地种桑植棉,人口密度又大,甚至要从外县引进大量的粮食才能维持需求。

这次战争持续的时间很短,但江宁以南诸县包括徽州、池州两府在内,都受到严重的摧残。江州失陷后,池州、庐州以西的扬子江就彻底给截断,短时间里不要奢望扬子江上游,荆湖、湘潭等地的米粮能流入江宁来。

一下子,江宁城里这百余万口人,就立即形成一个巨大的,难以去填的粮食缺口。这个缺口填不上,填不好,江宁的形势就难谈稳定,江淮防线会因钱粮紧缺出漏洞,江宁也难对奢家持续追剿。

崇观九年,燕虏破关南侵,掘堤毁河道漕运,打残燕南,山东,中州等地,要不是东阳系苦苦经营出津海粮道,每年往北方输送两百多万石米粮,燕京的形势也无法拖延上四五年。江宁当前面临的险恶形势,跟崇观九年的燕京有过之而无不及。

崇观九年,燕南受摧残严重,但京畿诸县的情况好一些,还有一个就是北方豪族有储粮的习惯,津海粮道打通之后,粮食危机即告缓解。米价迟迟不降,那是张协等官员在背后控制的缘故。

江淮地区的商品经济更发达一些,大户还更专注从丝织盐铁上牟利。再一个,就是江淮两浙等地经历长期的战事,使得江淮米价持续多年维持在高位,实际也使得各府县的民间储粮降低到极点。

张玉伯多少也能明白林缚为何急着推荐他来权知江宁府,心里暗想,怕是林缚急着将包袱丢出来——树要皮,人要脸,即使再跋扈的枭雄,也不可能完全不顾史书留名。即使在军队的镇压下,江宁城里的饥民出不了大乱子,但是换了别人,谁愿意将成千上万甚至上十万饿殍的千古罪名扛到自家头上来?

摆到张玉伯面前最紧急的,不是府军的重整,也不是胥吏的招募,还是筹救济粮跟降粮价。

张玉伯午时才进江宁府衙,午后林梦得就派人过来,叫张玉伯接手淮东军在城里临时所设的六十余处粥场。

倒也不是林梦得故意刁难,除了长山军往江宁西面集结、运动,是要将岳冷秋封锁在秋浦河以西,林缚同时命令周同率崇城军接下来紧要去收复徽州,夺回昱岭关,要立即将浙东行营军的兵马都调动起来,向浙西、浙中进军,不给奢家喘息的机会,淮东军的补给也十分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