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四十四章 人口隐忧(第2/5页)
不过,很明显,刘师度他对此有不同的见解。
“海陵一府的一年净增数就有四万八千有余啊!”林缚咬牙吸着凉气。
传统上,将丁户出现的净增长视为地方官员最核心的政绩之一。人口增长对地方及中枢岁入增长的刺激也是最直接的,相应的也会带来国力的增强。
现实的状况是,长期战事带来人口的急剧下降,使得土地相对充足,眼下以及将来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口填入荆襄、河南、关中等因战争而人烟稀少的地区。故而枢密院也有意再度降低婚育之龄,以刺激人口的增长。
就是在以往每逢大乱得治,新朝创立之后,都会大行休养滋息之政,甚至会强制少女早婚育以提高生育率,来刺激人口的增长。
任何事情的利与弊,都是相对而论的,都是有一个平衡点的。
人多力量大,人多势众,是当世对人口增长其利最直观的认识。但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当粮食及其他生存必需之物资的生产,不能满足人口总需求时,就会诱发饥荒、战争等一系列恶性灾难。
海陵府人口计有一百六十万的基数,在扣除人口迁徙因素之后,在庆裕到崇观年间,海陵府的人口不增反降。而在永兴元年就出现三万人的净增数,到去年,增数又上升到四万八千人……而且海陵府乡司体系已经确立,地方统计数据已经能称得上完善,这意味着海陵府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三左右,要是不加控制,接下来三五年还将持续上涨。
而促使海陵府近几年来出现人口高比例净增长的原因,刘师度也说的很明确,就是从崇观十年开始,逐步在海陵府实施的诸多新政措施,使得海陵府的幼童夭折率锐减,以及成年人疫病死亡率及生育妇女死难率逐年下降。人口增长是复数增长,百分之三的自然增长率,看上去不大,但只要大概二十三年,就能使人口在基数上翻倍,四十六年间,就能使人口在基数上翻四倍……
刘师度细察林缚的神色,揣测他应是认识人口的超速增长未必是好,遂继续说道:“高祖皇帝立朝后,也大行休养滋息之政,以求人丁旺盛,但其政不及主公远矣。以海陵府实查之丁户,在过去二百余年之间,人口之增长不过一倍。而依主公之政,以师度私下筹算,二十三年后丁口就将增长一倍……”
战事使得人口锐减,耕地相对充足,给人口的恢复或者说增长带来相对充足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若是用二百余年去缓慢的填满,至少在王朝的初期,是不会形成太大问题的,反而能使王朝初期的数十年甚至近百年间,会因为人口的逐步增加及更多土地的有序开发,而得大治之世。
目前秦岭以南,峡江以东的诸郡,人口约计有五千万,要是将新政在诸郡彻底地实施下去,使得民众负担及生存压力减少,卫生及医疗条件又大幅改善,人口保持百分之三的净增长,二十三年内就能使人口总数翻一倍,达到一亿。
若说二十三年之后,秦岭以南的土地还能负担一亿人口,但再接下来二十三年间,人口再翻一倍,在秦岭,淮水以南居住的人口达到两亿……加上秦岭以北,以及两川、大西关的人口自然增长,新帝国的人口增速要不能遏制住,新帝国人口总数将在四五十年内接近四亿之巨。
到那时,这么密集而庞大的人口,以现有的耕地及农作物产量,还能不能承担?
林缚抬头看着刘师度,没想到传统科举出身的他,竟然会先于别人想到人口过剩的问题。
刘师度为何会绕过林梦得直接找自己?他应该与林梦得在海州府出现的人口问题上有过交流,但人口过剩的问题,显然有些超越时代,林梦得不予理会,甚至对刘师度担忧嗤之以鼻都不难理解。
大概很多人会对刘师度这种对海州府出现高比例的人口净增长不以为喜,反以为忧,困惑不解吧?
随着广南、夷州、琼州等地区的进一步开发,随着其他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不断改进,随着种植物种的不断改良以及更多肥料的使用,林缚相信能使秦岭、淮水以南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增加四五倍,不是什么问题。只要粮食相对充足,人口出现过剩,反而能给新兴的工矿业吸收,将会再度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只是粮食总产量的增长是一个长期过程,想要使粮食增产翻倍再翻倍,也许需要七八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旦人口在短短四五十年里出现翻倍再翻倍的增速,很可能会超过当世粮食生产的总供给能力,这就成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而刘师度对粮食增产的前景,不可能比林缚更乐观,那他认识到人口过剩的问题,就会有更强烈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