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江阴城十万人同心死义(二)
改日,博洛分兵先抄断江阴通往各处的道路,再以竹笼盛火炮,鼓吹出阵,所有炮手均穿红色衣裤,声称三日必破江阴。
进攻最先从城南发起,炮声隆隆,飞弹如电,炮弹纷纷落到城墙上,城墙多处崩裂。
一名江阴勇士立在城头上,头颅已经被炸弹炸飞,身体却僵立不倒;另一名勇士的胸背俱穿,也同样直立如故。
城墙被炸裂的地方,守城的人就用铁叶裹住,再用铁块护起,又抬来装满了实土的棺材进行填塞,另外用浸饱了水的棉絮在城墙上,以防火攻。
东、西、南面三门都有数量可观的人在坚守,只有北门的人比较少。
博洛就叫人抬炮到君山下朝城上发炮,放炮的人先在地上挖一下,用泥塞住两耳,点火以后就趴在坑中,以免被炮声震破耳膜。
饶是这样,由于城内防守顽强,清军还是无法破城。
而令清军大为诧异的是,即使连日以炮击城,城墙每有毁裂之处,不过半日时间,又被城内义军修好,如有神助一般。
炮弹中的铁丸激溅,阎应元右臂受伤,左手握长槊,仍然勇不可当,连接杀数人。
这阎应元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美目细长弯曲,赤面长须。每巡城,有勇士执大刀以随,颇有几分关云长的神韵。清兵远远望见,暗暗咋舌。
阎应元号令严肃,遇上偷安不法的部下,必会鞭背示众,绝不宽恕。但战士困苦,他也必持汤酌酒,温言慰劳;如果有将士牺牲了,他会立刻准备棺衾,哭着祭奠而收殓。接见敢死之士,不呼其名,直以兄弟相称。每次作战商议战事,必向众人征询作战方案,说:“哪个兄弟来当此事?”某次,偶然听有人叹气说:“我欲杀敌,苦无短刀。”他二话不说,将自己所佩的一把价值三十金的刀相赠。
另一个负责守城的主要人物陈明遇,本性长厚,每遇事都会平心静气地料理。发现战士劳苦,则抚慰而至流涕。战士因为倦极假寐,他会苦口婆心地晓以利害,从不轻易呵斥。
二人待众如此,城中义兵怀德畏威,濒死不悔。
他们两个,活脱脱就是死守睢阳的张巡、许远再世,堪称民之父母。
七月二十九日,清兵狂攻北城。阎应元叫每人拿一块石头,顷刻之间就堆得像山一样,在里面又堆了一重城墙。
清兵转攻南城,炮声震天,两百里之外都能听到;炮声不停,一昼夜用掉了火药一万五千斤,城墙几乎崩溃。清兵乘势一拥而上,但守城的人及时发炮还击,清军伤亡惨重,进攻受阻。
江阴被围期间,阎应元多次派城内以经商为生的程璧等人出城联络各地援军。
程璧将自己所储的十四万两充作军饷,到处求援。
明军黄蜚的水师屯兵于太湖,总兵吴升嘉由吴淞驻兵福山,都有一定的声势,但进军到十方庵即被清军打败。有一个姓金的秀才,字贡南,聚集了精勇四百多人,也兴冲冲地前来救援,却在周庄附近中了清军的伏击,全军俱没。当年曾为敌人的海盗顾三麻子也率舟师来援,巨舰数百艘,同样遭遇上了大股清军的截击,战败而返。
程璧不死心,又前往安徽求救,但路途实在太远,救援实属奢望。
孤城江阴在坚守了六十多天后,城内物资已经严重匮乏,每人每天只能吃两顿稀粥强撑苦熬。
为了激励士气,振作军心,一天夜里,阎应元选择勇士千人,饱食一顿,趁黑出南门劫营。勇士们或拿板斧,或拿短刀,或用扁担,突入清营乱杀一通,等清军其他营前来相救,阎应元已经带兵入城了。
八月初八,秋风怒号,秋雨暴泻;江阴士民站在雨中守城,任凭炮打,一点投降的意思也没有。
夜半,城中善于游泳的勇士偷渡过外城河,钉死清兵的炮眼,拖缓清军的攻势。
城里也抓紧修缮城垛,其中南城的城墙比原来还高了三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战斗力越来越弱。
初九日,阎应元预先派人将麦子磨成面粉,制造月饼。
十二日,城中的石灰快没有了,对于被炮火炸毁的城墙已经难以修缮了,粮食也渐渐供应不上了。
从十三日起,阎应元开始放发赏月的物资,一直发到十七日。
中秋之夕,城中百姓带上仅剩的酒水登城,举杯痛饮。
诸生许用仿楚歌,作五更传曲,交给善于唱歌的人登高传唱,配以笙笛箫鼓相和。
当晚,天无纤翳,皓月当空,清露薄野,剑戟无声。
又有一个名叫黄云江的弩师在西边的敌楼操起胡琴。
在笙笛箫鼓琴的配合下,歌者放声高唱,歌声悲壮,响彻云霄。
清兵争前倾听,或怒骂,或悲叹,甚至有人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