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李定国蹶名王(第2/3页)
听说李定国来了,尼堪便领大军从湘潭动身,要与李定国决一雌雄。
十一月二十二日,尼堪大军于距离衡州府(今衡阳市)三十余里处与李定国军相遇。
但这只是李定国军的先头部队,仅两千余人,厮杀了一阵,很快败退。
尼堪也知这只是小股明军,胜不足恃,但他并不把李定国放在眼里,明知李定国军主力就在前面,仍兼程而行。
这样,两军在衡州城北之草桥、香水庵接战。
这一接战,高下立分。
李定国军一触即溃,士兵四散奔走。
尼堪立马高岗,放声大笑。
谁才是真正的名将?
谁的军队才是天下第一雄兵?
尼堪顾盼自雄,挥军乘胜连追二十余里,意在全歼李定国军。
但尼堪高兴得太早了。
李定国之所以没有一开始施展杀着,是生怕惊吓了尼堪,他在放长线,准备钓大鱼。
尼堪不知死活,追得兴起,毫无知觉地进入了李定国预先设下的埋伏圈。
突然,四面炮声大作,炮火如雷电,弩箭如飞雨,明军一齐杀出,吼声震天,地动山摇,清军霎时被吓蒙。
尼堪当场被乱箭击毙。
这一仗,明军还猎杀了清廷一等伯程尼及尼堪随身护卫多人。
明军遍地争寻尼堪的尸体,以割首级献功。
“东珠璀璨嵌兜鍪,千金竟购大王头”!
当尼堪的首级终于被割下,全军欢声雷动。
曾经不可一世、纵横天下的女真八旗兵就这样被打蔫了,胆子被吓缩成细胞干。
侥幸逃得一命的一等公多罗贝勒屯齐(或译作吞齐)就率领着这支狼狈不堪的队伍垂头丧气地退往长沙。
李定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攻城城下、野战战捷,仅以少量的兵力就挫败强敌,并取敌帅首级于股掌之间,可谓用兵如神,堪称明末第一名将。
时人张怡根据李定国委任的桂林知县李楚章的话记述道:“公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所至人争归之。军中室家老弱各为一营,皆有职事,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张怡《闻续笔》卷二)
陈聂恒也记:“定国智勇冠其曹,且严纪律,民皆安之。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故所至有功。”(陈聂恒《边州闻见录》卷十《李定国》条)
清军统帅定南王孔有德、敬谨亲王尼堪兵败身死,无论是对清还是对明,都是划时代的大事。其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战役本身。
孔有德连败之下,自杀身亡,清廷满朝文武闻之均“号天大恸,自国家开创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辱者也”。
亲王尼堪统率满洲八旗精锐,陈尸荒野,清廷上下,大出意料,顺治皇帝涕下狂号:“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试想想,满人能以一隅之地,举区区数十万之众,就敢与幅员数千里,拥众二千万的大明帝国为敌,其所依仗者,不过这支无敌雄师而已。
时至今日,学术界还流传着这样一种声音,说满清的八旗兵为同期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骑兵部队。
往细里分析,事实也确是如此。
然而,现在李定国挥军转战千里,连杀清廷二王,如果说,孔有德所部的“辽八旗”属于假八旗,败亡还情有可原,但亲王尼堪所率却是不折不扣的满洲真八旗,这支真八旗竟然被一击而溃,那……李定国的军队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总之,满洲八旗无敌的神话被打破,满清上下大受打击,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直接精神崩溃。
满清很多人,采取敬而远之的原则,有多远走多远,不敢到李定国可能出现的地方任职。
据《清世祖实录》卷八十七记,李定国收复桂林时,清广西巡抚王一品在京养病,幸免于难。顺治十一年他大病痊愈,吏部要他复任广西巡抚,他死活不干,不惜以重金行贿托人题免,顺治帝后来觉察,恼怒之下,将之处以绞刑。
谈迁在《北游录》中也记:顺治十年有三个人赴吏部谒选,抽签抽到广西任职,竟吓得辞官不做了。
震惧之中,清廷甚至有放弃川、滇、黔、粤、桂、赣、湘等七省之议。
反观明朝一方,天下无数忠于明室的官绅百姓精神大振,交口同称大明中兴有望。
黄宗羲就曾神采飞扬地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时在江南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顾炎武也欣然赋诗云:
传闻西极马,新已下湘东。
五岭遮天雾,三苗落木风。
问关行幸日,瘴疠百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