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真龙就缚
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日,顺治于养心殿病逝,年仅二十四岁。继位的是他年方八岁的第三子玄烨,清朝即将进入康熙时代。
顺治十八年九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收获的季节到了。
吴三桂与征西将军爱星阿调动满、汉、土司兵及降卒七万五千人马,加上炊事及汲水勤杂人员,共十万人,浩浩荡荡地向缅甸扑来。
之所以这样大张旗鼓,目的有三:一、震慑缅方,让他们在捉献永历一事上不敢耍什么花招;二、防范李定国等人前来劫驾,以强大的兵力为后盾,不给李定国们任何机会;三、做给朝廷看,活捉永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十万清兵大举入缅之时,李定国遇上麻烦了。
这麻烦还不是一般的麻烦。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八月,李定国、白文选得到了缅甸当局屠杀永历大臣的消息,感到情况紧急,立即分路进至洞乌,用十六条船装载兵马渡江,向缅军发起攻击。
由于缅方已有准备,李定国作战失利,有五条船在江中倾覆。
十八日,明军暂退洞乌,李定国军先行,白文选部在后。
眼看永历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白文选的部将张国用、赵得胜等人心生绝望,私下议论道:“此地烟瘴,已伤多人,今再深入,气候更热,非尽死不止。宁出云南,无作缅鬼。”
士兵们长期转战于中缅边境一带,生活和作战条件极为艰苦,一听主将的这番议论,军心更加动摇。
张、赵两人命令军士趁夜间准备好行装,直入白文选的卧帐,请他立即脱离李定国部,退还云南。
白文选发现军心已变,大吃一惊。
二将劝他说:“大事知不成,更深入瘴地,空死无名。殿下必随晋王,是续贺九义也。”
贺九仪是孙可望的心腹爱将,孙可望向永历朝廷胁封秦王时,就派他到肇庆施压,逼死了永历朝首辅严起桓。
孙可望降清,贺九仪还在永历朝任职。昆明失陷后,贺九仪还保存有上万人兵力退往南宁。
李定国驻孟艮期间,贺九仪带领这上万兵马来投,李定国军势得以重振。
贺九仪的老婆孩子因为留在云南,全被吴三桂俘获。
吴三桂让贺九仪的老婆写信给贺九仪,招降。
贺九仪没有何腾蛟、陈邦彦等人的风格,起了降清之念。
李定国侦知此事,哪肯轻饶?他将贺九仪捆起来,乱棍打死。
但不管如何,贺九仪反迹未现,李定国就贸然将他处死,引起了军中许多人不满。
张、赵两人拿贺九仪之死来说事,不断说李定国的坏话,说白文选再跟着李定国混,说不定,会落到贺九仪的下场。
白文选的思想动摇了,问:“尔等今欲何往?”
张国用回答:“以此人马出云南,何向不重?”言下之意是以手下这支队伍为资本投入清朝,不愁得不到重用。
白文选又问:“若皇上何?”
张国用粗暴地回答道:“心力已尽,可见天意。”
白文选于是不再说话。
看白文选不说话,张、赵二人就当他是默许了,就挟持白文选上马起行,连夜急行军七十里。
第二天凌晨,李定国得知白文选部去向不明,觉得事态严重,不由疑窦丛生,喃喃自语道:“巩殿下欲何往耶?”
思忖片刻,派儿子李嗣兴领兵前去观察白文选部动向。
张国用、赵得胜担心白文选会改变主意,就让白文选走在前面,两人领兵断后。
五天之后,兵马行至黑门限(或写作黑门槛),张国用和赵得胜看李嗣兴兵若即若离、尾追不舍,于是商议道:“晋世子急蹑不去我,我军行疲为累,不若就此山势与决战,令彼还,方可前进。”
主意拿定,两人便挥兵扼据山险,弩箭和火炮一齐向李嗣兴军招呼。
李嗣兴勃然大怒,整军准备反击。
正在这时,放心不下的李定国赶到,喝止了李嗣兴。
李定国不胜感慨地说:“当年与我同事的数十人,如今都没有了。幸存下来的,只有我与白文选两人。我何忍心再与他相残杀!既然他背主另找出路,想作自为之计,主意一定是已拿定了。我之所以让你尾随他,是希望他能生悔心,或者还可以重归于好。如今大谊已去,任他去吧!我自尽我忠君之事。”
途中收编白文选部掉队的四十余士卒也悉数放还。
李定国父子带领本部兵马返回洞乌。
白文选军继续走了三天,路上遇着从孟定来的吴三省部。
吴三省部的马匹已全部倒毙,兵将全都徒步行走,不辞艰苦辛劳,一意入缅寻求李定国,以企会师。
白文选大受感动,流着眼泪说:“我负皇上与晋殿下矣!将军能率兵至此,使我有太山之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