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沙普尔入侵帝国东部的作战行动(357—360 A.D.)
罗马帝国和波斯王国分别在遥远的边疆多瑙河和阿姆河,抵抗蛮族的入侵,这两个地点相距有3000英里。至于两国之间的国界,则在停滞的战争和不稳的和约之中,经历世事的兴衰和沧桑。君士坦提乌斯派驻东部的两位大臣,一位是禁卫军统领穆索尼安,才德不足以服人,而且缺乏诚信;另一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卡西安伯爵,出身行伍,是个身强力壮的老兵。他们与波斯省长塔马沙普尔展开秘密谈判(358 A.D.),使用亚细亚充满奴性和带着奉承意味的语言,对和平的提案加以解释以后,再传到波斯大王的营地。波斯王沙普尔决定派出使臣,同意罗马人苦苦哀求所提出的条款。纳尔塞斯奉命出使,一路很风光地通过安条克和君士坦丁堡,长途跋涉以后抵达西米乌姆。在第一次觐见时,虽然来使非常恭敬,但是国王傲慢的信函却将真相表露无遗:
万王之王沙普尔,日神和月神的兄弟(像这样崇高的头衔完全是东方人的虚荣心作祟),对于他的兄弟君士坦提乌斯恺撒,在经历了天灾人祸的教训后能更明理守分,而感到非常欣慰。身为大流士·希斯塔斯皮斯的法定继承人[222],沙普尔要郑重声明,马其顿的斯特里蒙河[223]才是帝国真正的古老边界,而作为和平的条件,只有将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所属各行省割让给波斯,何况这些地区都是罗马人运用欺诈的伎俩,从他祖先的手中夺去的。沙普尔再次重申,要是不能归还这些有争议的国土,就不可能在稳固而长远的基础上,建立任何和平条约。同时他敢很自豪地提出威胁,要是使臣得不到承诺空手而归,他准备在春季出动大军,用武力来维护正义的要求。
纳尔塞斯天生具有文雅和友善的态度,在不违背所负职责的状况下,尽力软化所传信息的刺耳音调。在御前会议里,君士坦提乌斯对信息的提出方式和内容都经过审慎的衡量,就用下述的答复打发使臣归国:
君士坦提乌斯有权拒绝接受派来大臣的非正式声明,该员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得到上位者任何明确的命令。不过,皇帝并不反对一个和平而光荣的条约,但是,像这样的和平条件,竟趁着帝国东方实力空虚之时,直接提到罗马世界至尊无上的皇帝面前,这不仅没有礼貌而且极为荒谬,只有表示愤慨对使臣加以拒绝。战阵之事谁也不能说有必胜的把握,沙普尔应该记得,罗马人有时会在战场吃败仗,但是他们最后总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纳尔塞斯离开以后过不了几天,罗马帝国就派出三个使臣前往沙普尔的宫廷。现在波斯国王从西徐亚人的远征中班师,回到位于泰西封的行宫。这次选出一位伯爵、一位律师和一位雄辩家,负起出使的重要任务,君士坦提乌斯私下对缔结和约感到焦虑,只能寄希望于三位人选中,第一位身居高职的地位,第二位精通法律的技巧,第三位有口若悬河的辩才,[224]可以说服波斯国王放弃固执而又无理的要求。但是双方谈判的进展,被安托尼鲁斯充满敌意的手段所反对和破坏,[225]安托尼鲁斯是叙利亚的罗马臣民,受到压迫后投效敌营,沙普尔允许他参加御前会议,甚至与国王同桌共餐。按照波斯人的习惯,经常会在进食时讨论重要的军国大事。[226]这位头脑灵活的亡命之徒,千方百计说服国王,使他觉得除了有利可图以外,还可以满足报仇的心理。他不断激起新主子的野心,提出这时最勇敢的内卫军正追随皇帝,在多瑙河参与遥远的战争,值此千载难逢之机,沙普尔应该立刻率领波斯大军,与凶狠蛮族联盟,以此强大的实力侵入精疲力竭又无防卫能力的东部各行省(359 A.D.)。罗马的使臣无功而返,第二位大使同样有很高的地位,但依旧无济于事,被拒于千里之外,并且威胁说要将他处死或放逐。
正在波斯人准备用船在底格里斯河上构筑桥梁时,阿米阿努斯这位服务于罗马军旅的历史学家,被派遣前去观察对方军队的动静。他们在亚述平原一座小山顶上,看到远至地平线的尽头,全部布满人员、马匹和武器装备。沙普尔位于队伍的前面,穿着华丽的紫袍特别引人注目,希俄奈特国王格伦贝特斯在他的左边,这是东方人最尊贵的位置,他有着一副严厉的面孔,是老迈年高而威名显赫的武士。君主把右边的位置留给阿尔巴尼亚国王,他率领来自里海海岸的独立部落,省长和将领按照不同的阶级散布在两旁。除了东方奢华的后宫行列以外,整个军队包括10万名作战人员,惯于吃苦耐劳和行军作战,从亚洲国家最勇敢的战士中挑选出来。罗马的叛徒运用各种手段,要在御前会议中引导沙普尔的行动。他提出非常明智的意见,大军不应浪费整个夏天,进行冗长而困难的围城作战,而是应该直接对着幼发拉底河行军,接着要毫不耽搁向前挺进,迅速占领叙利亚实力薄弱而富裕繁盛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