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的德性善行和处事风格(374—397 A.D.)

基督教的知名人士为狄奥多西的统治增添光彩。格列高利·纳齐安赞是才干出众、能言善道的传道者;图尔的马丁以其非凡的天赋,更增添了他作为修道士的美德。[43]但是神职人员中精力最充沛、才智最高的冠冕,仍非坚忍不拔的安布罗斯莫属。[44]他出身罗马贵族家庭,父亲曾担任高卢禁卫军统领要职;他经过一段自由教育的学习时光后,通过几次正常的晋升,获得利古里亚省长的职位,这个行省包括宫廷所在地米兰在内。他在34岁正式受洗以前,出乎所有人意料,突然从省长改任大主教,正如一般人所知的那样,这其中丝毫不掺任何手腕和阴谋。全体人民异口同声认为这一宗教头衔他实至名归;他们这种统一的恒久不变的拥护态度,人们认为是出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影响。虽然说从他过去生活中的习惯和职务来看,这位文职官员毫无准备,但还是勉强自己接受了宗教职位。他积极进取的才能,很快使他能够以充满热情和审慎的态度,负起教会的统辖权。他一方面欣然抛弃世俗种种华而不实的高贵排场,另一方面为了教会的利益,指引皇帝不要偏离自己的良心,进而掌控帝国的行政事务。

格拉提安像对待父亲那样敬爱他,那篇论三位一体信仰的长文便是专为教导这位年轻的君王而作。等到皇帝悲惨死去,当皇后贾斯蒂娜为自身和儿子瓦伦提尼安的安全而惊慌失措、胆战心惊时,安布罗斯以米兰大主教的身份,兼任两个不同的大使职位,被派往特里夫。他以同样的坚定态度和巧妙手段,行使他的宗教和政治权力,尽可能运用自己的威望和才气,制止马克西穆斯的野心,保障意大利的和平。[45]安布罗斯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教会事业,他藐视财富,放弃自己世袭的家产,为了赎回俘虏,毫不犹豫卖掉敬神用的金银器具。米兰的教士和人民都热爱他们的大主教,就是软弱的君主也对他极为尊敬,他真可以说是受之无愧。他从未向瓦伦提尼安二世祈求给予恩惠,也从来不怕触怒皇帝。

这位年轻皇帝以及意大利的政权,自然都落到了他母亲贾斯蒂娜手里。她是一个美丽而精明的女性,虽然身处正教人士之中,可惜却信奉阿里乌斯派的邪说,还极力想把她的信仰灌输给孝顺的儿子。贾斯蒂娜认为,罗马皇帝有权在统治地区向公众推行自己所信的宗教,因而她做出了一个温和而合理的让步,向大主教提出要求,不论在米兰城内和郊区,放弃只容许单一教会存在的做法。但是安布罗斯的行事准则和这种要求截然不同,[46]他认为世上的宫殿全归恺撒所有,然而教堂却是上帝的圣所。而且在他的教区范围之内,他本人作为使徒的合法继承人,是上帝的唯一侍者。基督教所具有的一切权利,无论是世俗或宗教方面,只属于真正的信徒所有。安布罗斯认为自己的神学观点,代表着正统教会的真理标准,立场非常坚定,身为大主教绝不会与撒旦的爪牙举行会议和谈判,同时相当执着地宣称,他宁可殉教死去,也不愿与亵渎神明的罪恶行为妥协。

贾斯蒂娜把他的拒绝看成是无礼和犯上,感到极为不满,便匆忙决定要行使儿子的君王权力。她希望在复活节即将来临之际,公开对民众展现信仰的热忱,下令安布罗斯要在宗教会议上接受审讯。大主教按照一个臣民应遵守的本分,非常顺服地接受召唤,但却有无数的群众未经同意跟着一起到来,情绪激昂,推挤着皇宫大门。瓦伦提尼安手下的大臣一时手足无措,不禁惊恐万分,在这种状况下不敢对米兰大主教判处流放,反而要低声下气求他挺身而出,用威望来保护皇帝的安全,恢复都城的平静。安布罗斯把得到的承诺,转达给在场的民众,但却很快为不讲信用的宫廷所推翻。每年这段时间原本是虔诚基督徒用于宗教活动的最庄严的日子,现在全部陷于狂热和骚乱的强烈震撼之中,前后足足有8天之久(公元385年4月3日至4月10日)。皇家的官员奉命立即将皇帝和他的母亲接到波提安,后来又迁移到巴西里卡。皇帝的御驾按照礼仪要加上金饰的顶盖,四周挂上华丽的帷幔,但是官员马上发现,必须派出强大的卫队严密戒备,才能使皇室免于群众的侮辱行动。阿里乌斯教派的基督徒要是敢在街上行走,就会随时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这时安布罗斯不计前嫌,把仇敌从愤怒的群众手中救出来,并深以自己具有这种能力和威望而备感欣慰。

安布罗斯虽尽力阻止人们的宗教狂热,以免造成严重后果,但他那沉痛而令人激动的布道演说,却在不断煽起米兰人民的义愤和叛乱情绪。人民说贾斯蒂娜的个性就像是夏娃、约伯的妻子、耶洗别、希罗底,[47]这些不敬的言辞全被胡乱加在皇帝母亲的头上。她企图为阿里乌斯派建立一所教堂的愿望,也被人拿来与在异教统治时期,基督教所遭受最残酷的迫害相比。宫廷采取的应对措施,更向人显示出动乱的规模实在非常巨大。商会和制造商的法人团体,被处以200磅黄金的罚款。用皇帝的名义向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发布命令,要他们在社会骚动结束前不得离家外出。瓦伦提尼安的大臣非常愚昧地公开宣告,米兰绝大多数体面的市民,全部支持大主教的作为。这时安布罗斯又受到政府的请求,应遵照君主的意愿,使国家恢复和平。尽管他用最恭敬的言辞回复,弦外之音竟也被解释为严重的内战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