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应理城(二)
“不用看,我就知道又是我……吹号!”王大并没下令,而是把目光转向了蒋二郎。这位前锋团团长还挺称职,不用吩咐就知道该干什么,冲着旁边的号手一努嘴,率先打马跑了出去。
蒋二郎其实啥也没干,他就带着前锋团跑到应理城附近转了转,等城内的烽火台浓烟滚滚之后又回来了。
此时王大的主力才缓缓跟上,萧兀纳则继续断后,把王七的新兵团、辎重团和民兵夹在中间,开始安营扎寨。
“小子,晚上耳朵惊醒着点,听到大队人马的动静就来禀报。”
高翠峰被派往四川管理工坊,洪涛没有了可以教育的人,大家忙忙碌碌又没人搭理他,干脆溜溜达达的去了新兵团,正好碰到王五十六跟在王七屁股后面问这问那。
“大官人,为何不趁天黑突袭,学生可以带人趁乱攀上城头。”
别看王五十六一直没怎么跟在洪涛身边,可他的习惯和儿童团一期的孩子们一模一样,不怯场也不怕洪涛,有问题就凑过来问,哪怕问错了挨批也不在意。
“哈,长本事了啊!照你的办法,攻破此城三道城墙要死多少人?”洪涛正愁没人可教育呢,得嘞,就是你吧。
“……怕是有三五百人吧?”王五十六撇了撇嘴,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业余,但又不敢放肆,想了想,给出个他认为靠谱的答案。
“西夏初败,退兵时定会在此处多加人手,三五百人怕是打不住。就算三五百,难道他们死了对你有好处?”
此时城内有多少敌人洪涛不清楚,但他估计绝不止平日的二万,除非西夏将领全是傻子。就算只有二万人,想把三道城墙攻破,就算有铵油药可用也不是几百人就能做到的。
要不说活到老就得学到老呢,这刚离开几年啊,像王五十六这样的儿童团成员就已经把军训荒废了,或者说没跟上步伐,他们对战术的认知还停留在新军攻克凉州城的年代呢。
“大官人教训的是,死伤自是越少越好……可白天攻城的死伤怕是比晚间还大。现在敌人已经发现了我们,到不了明晚就会有援军抵达。”
用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这个道理王五十六懂,他刚刚建议夜袭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若是等敌人增援部队来了,且不是更难打。
“小将军说的不错,夜袭确实更容易,不知大人是何打算,难不成要用攻城战练兵?”
萧兀纳和蒋二郎一样郁闷,一个是总要干偷鸡摸狗的勾当,一个是跟在后面屁也捞不到。言为心声,心里有意见说话就会带出来。
“西夏人围兰州诱我军深入,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们围住应理,连守军带援军一起打。”
早在大名府的时候洪涛就研究过如何进攻西夏,当时还指望打完了幽州再去说服神宗皇帝顺手把西夏灭了,结果成了无用功。
但闲了置忙了用这句话没错,这不就用上了。西夏这个国家荒漠占了国土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就是丘陵和山地,真正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适合耕种的土地只有三大块:河套平原、银川平原、河西走廊。
党项人是游牧民族起家,建国后才慢慢发展成半农耕、半游牧民族,即便把这三块膏腴之地都打下来他们依旧能往荒漠、山沟子里钻。
一旦形成这种局面,新军就会丢掉主动权,处于被动防御位置。这几万新军能和十倍的敌人面对面作战不吃亏,却无法应对烽火四起的游击战。尤其是在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深入异族土地作战,只能疲于应付。
怎么才能避免这种局面呢?俗话讲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发动民众打游击也得有领导者。
比如说甘凉路如果没有富姬和代表会号召组织,光靠拓荒民自发,就算有反抗也不会形成规模、构不成大威胁。
这就是洪涛想出来的办法,尽量多的消灭党项贵族和他们的族兵。只有把这些贵族和职业军人的胆子打破、脊梁骨打断,将来才有可能统治这片土地。
套用一句后世的话讲,这就是打断一个民族的脊梁,让他们一想起、一提起外族,骨头缝里就提不起反抗的勇气,扔几个小钱就得争先恐后当党项奸。
那西夏朝廷明知道打不过新军还会派人来吗?古人不是云了,困兽犹斗。他们耗费了那么多财力物力建了这么一座坚城,不就是拿它当大门用的。
只要舍不得这座院子,就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守门。人这个玩意吧,住惯了大院子就不愿意住帐篷了,不到最后一刻真舍不得走,甚至到了最后一刻依旧舍不得。
事实证明洪涛把人心都琢磨透了,后半夜王五十六就来了,八嘎守在门口没命令谁也不让进,急的这小子转着圈的学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