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今朝巩义人标志红色记忆
昔日三匪首谋娶八路为妻
“啊,是这样的。”刘慈云激动地对李斌说,“当年,李老太太把敌人引到了鸡冠岭上,你爷爷带着我娘顺利地翻过朱雀岭,躲在了庆云峰下的溶洞里。”
“那您——,您是刘慈云大伯?”李斌怯怯地问。
“我就是刘慈云,就出生在那个溶洞里。”刘慈云激动地声音有些发颤。
“我可找到你们了。”李斌激动地上前搀扶着刘慈云的胳膊说,“我爷爷一直不让我们找你们,说有缘自然会相会,咱们真是有缘哩。”
“你爷爷他——”刘慈云试探性地问。按时间推算,李铁柱要是活着,现在也九十多岁了。
“我爷爷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李斌说,“就是我爷爷去世了,我才决心把他的故事写出来,想通过媒体找到你们。”
“你说你已经写成了电影剧本,现在本子在哪里?能不能找来让我看看?”刘晓豫问李斌说。
“当然可以。”李斌爽快地说,“我电脑里存着呢。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管理处有一本,咱们到了青龙关就可以拿到。”
“好,那咱们走吧。到了青龙关,你记住给我找。”刘晓豫对李斌说完,扶着刘慈云说:“爸,咱上车。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好,好。”刘慈云应着抱着骨灰盒走向奥迪车。
奥迪车在前,路虎车在后,驶离石榴院向山上攀爬,佳佳指着右前方的山顶忽闪着大眼睛说:“姥爷,那就是凤凰台,妈妈说当年日本鬼子就是从凤凰台向下进攻石榴院的。”
“知道。”刘慈云看向凤凰台,那山顶上的大柏树已经被村民们垒起一个防护台保护了起来,裸露着它那苍劲不老的枝芽,周围的小树花草郁郁葱葱。凤凰台下的山坡上,村民们依山势建起座座楼房,一色的石棉瓦红顶,标志着新农村的富裕和繁荣。山口处赫然竖着“民权村”的大牌子。
“凤凰台原名烽火台,是人们把字念转了,叫成凤凰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在青龙山里建了许多寨子,若有敌情,先在烽火台上放火,浓烟升腾是一种信号。”刘晓豫一边开车一边说。
奥迪车驶进民权村,就是一个大坡道。道如江河,车如小舟,漂流而下。村民的院落连成一片,像一朵朵大红花开遍了山坡。村委会大楼旁边是一座加汉白玉护栏的石桥,桥下是一池青水,桥对面是一个宽敞的停车场。
“桥下边就是元帅池,是起义军演兵布阵的地方。”刘晓豫侧身看了看桥下那汪清水说。
“噢,当年那两位八路军战士就是在这里跳下马车阻击敌人的。”刘慈云看了一眼元帅池说。
“是前边,停车场那边马路的下边。”刘晓豫说,“这里已经改造过了。民权村把原来的河道砌成了涵洞,在涵洞上建了这么大个停车场。”
“原来河道那么深都给填平了?”佳佳想像着元帅池的位置比对着停车场地面惊讶地瞪大眼睛问。她在内心深处感叹,搞这么大的停车场,得多大气魄,多大工程啊!
佳佳瞪直的双眼还没有复原,奥迪车已经驶到停车场南边的路口处,刘晓豫丢了句:“就是这里。”汽车便将头一昂冲上了坡道,仿佛当年的马车一昂头冲出了河道一样,八路军小冯和小王跳下马车,用生命迟滞了特务马队的前进。
“看,佳佳,你太姥姥当年就是在这里下车上山脱离危险的。”刘慈云看着奥迪车进入一个弯道说。
“不是。”佳佳忽闪一下她那丹凤眼指着前边说,“妈妈昨天告诉我,太姥姥是在前面的拐弯处的房前上山的。”说话间,车又转了个弯,佳佳指着弯道顶部说,“就是那儿,太姥姥她们从那里上山的。”
刘晓豫接着说:“爸您记差了。我奶奶那次来指认过这地方。就是这儿。”
刘慈云向弯道顶部的山坡看,已经建起了几座民宅。民宅前一条小道直通山里,那年刘会贤带他和刘晓豫来指认过,说那就是当年上山经过的路线,只是刘会贤来指认时还没有建民宅。刘慈云回忆着,车已经转过那道弯向山顶盘旋而上。
山顶上是用山石砌成的一处四五亩大的平地,平地上是连着山体建造的关楼。那关楼墙基部分是用自然石块垒砌的虎皮墙,与山体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关楼上部为歇山灰瓦砖石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丈余,高大敦厚,雄伟壮丽。那高大的关门上,赫然镌刻着“青龙关”三个大字。关门前的数十米处对称盖着两个亭房,与关楼遥相呼应,浑然一体,彰显大唐遗风。
青龙关西侧,依山体建筑一排平房。平房前停着一排旅游观光电瓶车,车队前站着许多人,有的拿着镢头钢锨,有的拿着水桶提篮,有的拿着鲜花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