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伏击

伏击,大多数人对这个军事术语都并不陌生,从楚汉相争的十面埋伏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无数著名战例,我们的祖先可以说已经将这种简单的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创造了无数以弱击强,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

什么是伏击?

在一般人心目中,无非就是事先得到情报,知道敌军会从哪条路上经过,然后在他们必经的路上寻找一处合适的地点事先隐蔽,当敌军经过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突然的攻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杀伤效果。很多战争影片,尤其是抗日战争片中,都有过类似的情节。

当然,真正的伏击战不可能这么简单,稍有一些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不可能是单独存在的,现实中的敌军可不是那些导演笔下的傻子,没有哪支军队会白痴到在行军过程中不派出先头的侦察部队,而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也必然会格外留意那些容易被伏击的地点。加上双方的情报战,间谍战,真真假假,打伏击的被人打了伏击,猎人变成猎物,这并不是什么笑话,而是无数鲜血写成的教科书。

对于真正拥有专业素质,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的军人来说,伏击战所涉及的要素就更多了,它包括:敌我双方的兵力,火力对比;伏击地点的选择;陷阱的设置;歼灭战或阻敌战不同的战术要求和布署;天气的影响;遇到某些意外情况时的应急方案;对敌方援兵的阻截;战况对我不利时的撤退路线……等等,可以说,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战斗的结果。

杜兵现在就在为伏击地点的选择而思考着。

正常来说,伏击点应该都选择在敌人经过的路上,这时敌人正处于行军状态,几乎是没有任何防备,攻击的效果会被无限放大。阿富汉战场上,一名反政府游击队员就曾经创造过以十几枚并排放置的火箭弹瞬间全歼了一支苏联车队,造成伤亡过百的战争神话。

可是杜兵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却显然不同:战场上,敌我双方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可直到现在,他却连自己要伏击的人是谁都不知道。这条公路虽然路人稀少,却也并不是没有,他怎么知道哪个是追杀自己的杀手,哪个是无辜的路人?总不能有杀错没放过,把所有经过这里的人统统干掉吧?

所以,在伏击之前,就需要先辩别对方的身份。

问题是,怎么辨别?总不能见人就问:“嘿,你好,请问你们是地狱天使吗?”

杀手和路人最大的区别在哪?

不用问:一是他们的战术素质,二是他们的目的。

经过再三的考虑,杜兵在公路两侧一口气埋下了十几瓶用压缩气改装的气动地雷作为试探的手段。这种地雷使用遥控引爆,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可以将预先设置的橡皮弹头喷出数十米远,就算打在人身上也不过是青紫一块而已,没有什么杀伤力。照杜兵的预计:如果经过的是普通车辆,弹头打在车上虽然会引起司机和乘客的注意,但多半会被当作是弹起的石块,最多是停车看一下就会离去,而那些杀手的感觉何等敏锐?他们立刻就会判断出这是受到了攻击,然后就会进入战斗状态,这时,十有八九就不会错了。

当然,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步。

在确定对方的身份后,杜兵会通过遥控器控制一支被固定在特殊支架上的步枪进行射击。这支枪的目的不是杀伤目标,而是吸引,它会将对手引入一个由大量地雷和陷阱组成的伏击圈,那才是真正的杀招。一旦对方进入那片死地,他的狙击步枪就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因为所有可能隐蔽和作为掩体的地方全都铺设了炸弹或陷阱,在这种情况下,对手就算有一个加强排的兵力,杜兵也完全有信心将他们像打兔子一样一个个狙死。

就算有人能冲出那片死亡陷阱,等待他的还有超过九百米的死亡跑道!除了一些零散的岩石和散坑,中途根本没有什么可供掩护的地方,就算使用的是最先进的突击步枪,他至少也得穿越五百米以上的距离才有可能威胁到杜兵的安全,而杜兵并不认为这世上有谁能在他的枪口下穿越数百米的空旷地带,尤其是他使用的还是弹速远远超过普通狙击步枪的箭形弹狙击枪,这是最适合用来射击移动目标的。在目标横向移动速度不是很大的时候,甚至都不用考虑提前量。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作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给自己准备一条退路。在他的身后是一道数百米高的断崖,崖边隐藏着两架滑翔三角翼,当情况危急的时候,他就会引爆一道事先铺设的近百米长的燃烧带,然后利用争取来的时间乘上三角翼飞身而去,那万丈断崖就是最好的掩护。除非匪徒们全都长出翅膀,否则他们不可能追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