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珍珠港与北非战场

德军在莫斯科前方的退败令人震惊,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面也在进行另一场大战,日本军队成功地突袭了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这场战争的起因要追溯到几十年前。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日本军队击败了俄国海军,使日本成为了除欧洲各国以外第一个击败欧洲海军的国家。当时,日本正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日本尽管没有原材料,但是凭借顽强的适应力,它接管了西方在亚洲的很多殖民地。后来在大萧条期间,日本的邻国中国发生了革命,于是日本人、共产党和国民党三方开始互相较量。日军攻占了多个通商口岸,触动了美国的利益。美国将“门户开放政策”(自由贸易,不干涉内政)视作基本规则,而且由于日本粗暴地对待中国(比如提倡大和民族优等论,与一些欧洲国家的做法非常相似),美国于是对日本做了很不客气的回应。日军的暴行臭名昭著,5 000名美国传教士的见闻都验证了这一点(一位传教士的女儿赛珍珠写了很多同情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她获得这一奖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日本人无法容忍美国人的任何批评,美国人也以制裁相威胁。石油是日本最大的软肋,而且在1940年,日本从法国、荷兰战败中渔利,派军入侵了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并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盛产石油的荷兰东印度群岛。英美两国对日本实施了石油禁运,并且冻结了日本在各自国内的资产。结果,日本和英美两国成为了死对头。在与苏联签订《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之后,日本继续推行自己的战争计划,重创了美国设在珍珠岛的海军基地,抢夺了关岛和威克岛等岛屿,占据了荷兰在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群岛[184]的石油资源,并且把英国人赶出了他们设在新加坡的海军基地。随后,日本开始建立联邦国家(起了个古怪的名字叫“共荣圈”),而西方诸国却无力阻止。当然,一些对英美两国非常了解的日本领导人懂得,日本这么做将引火烧身,但是由于日本的种族自豪感和国民对天皇的神化根深蒂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寄希望于一线胜利的曙光。

1941年12月7日,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地突袭了珍珠港。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珍珠港正处于沉睡状态。飞机整齐地排列在机场上,等着日军来轰炸;高射炮无人操作;弹药库大门紧锁,钥匙也不知去了哪里。幸运的是,美军的3艘航空母舰都不在港内,它们被派去守卫另一个可以开辟为机场的小岛去了。但是,尽管如此,日军的突袭仍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8艘战列舰瘫痪,2 402人死亡。日本所豪赌的是,在遭受如此突然而惨重的失败之后,美国将同意与日本签订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为所欲为。当时的英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185]并不认为这次袭击的决策是正确的。他了解美国人,知道他们最终会从一开始的混乱和迷茫当中走出来实施反击,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耻辱。毕竟,美国人的损失并没有达到他们一开始所设想的程度。美军的航空母舰要比战列舰重要得多,而且,由于日军发现航母不在港内,他们担心遭到反击,于是过早撤退,导致关键的海军基础设施(油料罐和造船厂)、潜艇和信号情报装置全都毫发无损。

1942年上半年,英美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持续失利。丘吉尔是一个老派的帝国主义者,他决心向世人显示英国的力量。他知道维持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这一“面子”有多么重要,也非常看重他那不同寻常而又少有反省的自信,这样他就能依靠区区6万英国军队和一支主要由当地人组成的部队来维持英国对拥有4亿人口之众的印度的统治。他命令两艘大型战列舰开进印度洋,以便宣示英国的力量,威慑日本。然而,这两艘巨型军舰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袭击,双双沉入了大海。现在,日军开始取道泰国等地进攻马来西亚,而美军在关岛和威克岛的空军基地也遭到了日本海军的攻击。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在东南亚建立了为英国所掌控的最高司令部。然而日本对此毫不在意,他们攻占了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新几内亚岛的大部。1942年2月15日,英国人再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新加坡陷落。100多年来,新加坡一直是英国的属地,也是利润丰厚的贸易中心。2月8日,日军发起进攻,此时还有13万大英帝国军队驻扎在这里,兵力是日军的5倍。但是,英军连一辆坦克也没有,而日军有200辆。此外,日军在空军上的优势也非常明显。英军投降后,约8万名战俘(有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印度人)被日军押往战俘营,等待他们的将是强制劳动、饥饿、死亡等无比残酷的境遇。